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7月6日上午,“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活动(安徽站)采访团走进六安裕安区狮子岗乡,探访因为“桃子”而带动全乡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背后故事。
狮子岗乡位于六安市裕安区西南部,因为境内山岗面积大,拥有一定数量的“荒山荒坡荒滩”,且又少雨缺水易干易旱,所以导致庄稼不易种、农民生活不易的现象。但这种情况,却在近些年,被“一个桃子”悄悄改变着。
桃花仙谷是块宝 遍地都种大红桃
“桃花仙谷是块宝,遍地都种大红桃;大红桃 品质高,全国各地去推销;感谢党的好政策,全村脱贫哈哈笑。”吟诵这段顺口溜的,就是狮子岗乡新华村的丁美元老人。
老人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新华村人。因为自身身体不好,老伴身体状况也不佳,再加上种地收入微薄,家里又有3个孩子要抚养,所以导致丁美元算是过了几十年苦日子,而这样的苦日子,到2014年丁美元彻底脱贫后,算是正式结束。让丁美元一家过上好日子的,就是这漫山遍野的大红桃。如今,丁美元甚至当上了新华村扶贫小组组长。
据狮子岗乡新华村书记熊光余介绍,因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普通农作物种植很难在新华村取得丰厚经济效益,而村里人多半都是务农的庄稼人,再加上村里留守老人居多,因病因残致贫的不少,所以,在脱贫致富攻坚战之前,整个村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桃树种植进入了新华村人的视野。合适的种植环境,可观的产量和效益,后期引申的桃子产业链,帮贫穷的新华村人逐步走上康庄大道。现在,整个狮子岗乡的桃子产品甚至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熊光余说。
扶贫讲究方法。直接给贫困户扶贫资金并非万全之策,立业脱贫才能防止返贫,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桃子经济上,新华村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由政府补助,鼓励贫困户把桃树种植起来,等鲜桃长成采摘,再通过合作社等渠道外销。
熊光余说:“量变引发质变,当种植面积和桃子产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围绕桃子的产业链应运而生。诸如土地流转、桃园就业、深加工业、旅游业、农家乐等,所有村民都可以参与,贫困户优先,由此产生的经济上的增收成果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