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打好三大攻坚战、提升创新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以来,我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商合杭高铁合湖段试验列车跑出385时速的最高速度。
彻底甩掉贫困县贫困村帽子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我省特别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确保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我省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的投入,加快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另外,我省还实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落实特殊贫困人口保障政策,并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4 月29 日,随着最后一批9 个贫困县摘帽,我省彻底甩掉了贫困县、贫困村的帽子。
今年,我省还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省加快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完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差异化管控措施。今年,我省将基本消除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快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同时深入开展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巩固扩大巢湖综合治理成效,深化入河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我省还将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垃圾日处理能力分别新增40万吨和3000吨。
除此之外,我省也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其中包括有效防范、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基本化解互联网金融存量风险等。
14个铁路项目全面恢复施工
2020 年,我省实施稳企强企增企行动,持续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尤其是在企业普遍受到疫情影响的时候,我省各地都出台各种措施、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扶持企业共渡难关。另外,我省也实施“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培育行动,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
我省今年将加强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800 个以上、竣工700 个以上。
皖江江南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揭牌仪式现场上,一批项目开工。
2020 年,我省将全线贯通商合杭高铁,开工建设阜阳—淮北、六安—安庆铁路,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55 公里。另外,我省还将开展“县县通高速”攻坚行动,加快实现从“县县通”到“县城通”。我省还将推进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阜阳机场、池州机场改扩建,建成芜湖宣州机场。
记者日前也了解到,今年全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共安排项目6878 个,年度计划投资1.3 万亿元。铁路项目建设方面,全年力争完成铁路投资400 亿元,开通运营高速铁路255公里以上,开工建设新线800 公里,其中高速铁路719 公里。目前,全省在建商合杭合肥以南段、合安、安九、昌景黄、池黄、宣绩高铁,巢马、滁宁城际等14 个铁路项目已全面恢复施工,正开足马力加快建设。
合肥争创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
我省今年将加强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功能,建成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一期工程,并推进国家实验室争创;加快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推进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等预研;建设未来技术综合研究基地;加快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组建大健康研究院、环境科学研发平台。同时组织实施500 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把更多创新链、产业链的“根”扎在安徽的土地上。
就在4 月26 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合肥市高新区、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签约。各方将一起努力,构建面向产学研用创新环节的服务环境,形成大规模、开放式、可重构的人工智能应用试验环境和人才培养机制,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并产业化。此外,研究院还将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构建有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示范应用机制,引领人工智能学科前沿和技术创新方向,争创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
除了原创科技创新成果,我省还将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领域,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促进更多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积极在有条件的市布局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科技研发、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的完整机制。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发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让安徽成为创新动能成长壮大的肥沃土壤。
中科大先研院内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
让更多事项就近能办、全省通办
今年,我省还将深化重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我省将持续压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事项、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深入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下大气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重点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化“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
我省也将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设新型全省政务“皖事通办”平台,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让更多事项就近能办、全省通办,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开展7×24 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全面开设用水、用电、用气服务窗口,全面推行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刻制公章服务。
我省也将继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出台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举措,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我省将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规定和做法,开展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消防等领域指定交易和歧视性限制问题专项整治,继续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我省还将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完善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清朗、愉快的环境。
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
在教育方面,我省将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63 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1700 所,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设施条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实现全覆盖。同时,我省将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稳步推进考试招生评价制度和课程改革。
我省还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大力支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打造特色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地方高校。另外,我省将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优先保障机制,完善教师进出机制。
健康安徽建设方面,我省将培植优质医疗资源,发展高水平医院,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临床重点专科,同时加强常见病、罕见病防治。我省也将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智医助理”覆盖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我省还将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健全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机制,扩大按病种收付费实施范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扩大到10个市。
我省将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开展医养结合示范创建,推进医养资源整合和统一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推进城市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全覆盖。同时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力度,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50%。
推进各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
今年,我省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我省将推进各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依法惩治黄赌毒、盗抢骗特别是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我省还将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切实保障学校、幼儿园安全。
另外,我省也将强化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维护好高速公路、危险化学品、地质灾害等事故监测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我省也将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实施药品质量安全强基工程,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