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疏通沟渠13 公里,改建小学、卫生室,新建幼儿园、小公园……短短几年的时间,阜阳临泉县邢塘街道刘桥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变得优美了,生活变得方便了。居民们都说,这份美好是省纪委选派到这里来担任第一书记的颜亮亮带来的。
颜亮亮(右)在和社区群众一起包饺子。
“刚到临泉来挂职时,我对这里的了解不是特别多。”颜亮亮说,听完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过情况,更是觉得肩上责任很重:13 个自然村4786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84 户637 人;村集体还背负着10万多元外债……“村里底子薄、条件差,村民过着苦日子,我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颜亮亮说,当时还有人议论他是来基层“镀金”的,可是他才不要当这样的“花瓶”,于是他暗自下定决心。
起初,远近的村民得知,颜亮亮是省纪委派来的驻村干部,纷纷带着材料来找他反映问题,他都耐心听取并帮忙协调解决。后来他想,既然群众有那么多的不满,与其等他们来找,不如自己多到庄上去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于是,颜亮亮开始到各个自然村召开“为民务实净生态、移风易俗正风气”群众座谈会。
来刘桥社区的头两个月,除了开群众座谈会,颜亮亮还挨家挨户走访,这样不仅能了解每一户村民家的真实情况,还能发现基层管理的问题。“问题找到了,事情也就好解决了”。颜亮亮说,走访了解到,全社区一半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四成以上贫困户因缺产业、缺资金致贫。
姚德红家大概是刘桥社区日子最难过的一个,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孩子上学,姚德红照顾全家无法外出务工。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他的妻子来到临泉20 多年却没有落户,一直享受不了医保等相关补助政策。
得知情况后,颜亮亮很快就行动起来了,忙里忙外帮姚德红妻子办理慢性病就诊证,申请残疾救助、医保等等,跑了一趟又一趟。如今,姚德红妻子享受到了健康扶贫政策,姚德红也在当地物流公司谋得了岗位,每月挣得工资3000多元,孩子也考上了县一中。
“扶贫工作比较繁杂,一定不能嫌累、不能嫌烦。帮扶群众,就要帮到他们心坎上。”颜亮亮说。在他的带领下,123 户贫困户参加了脱贫蔬菜种植项目,60 户贫困户养羊157只,全村5 家经营实体吸纳35 名贫困劳动者就业……一系列扶贫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我算是看着临泉这几年一点点蜕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的变化,基层干部的作风以及村民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都在提升,相信有这样一群对生活有‘奔头’的人,摘掉贫困县帽子的临泉一定会发展得更好。”颜亮亮说。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王吉祥 王振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