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一张宣纸,匠心传承,誉满中外。一脉相承,红色热土,凝聚力量。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安徽宣城传承红色基因,推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参观线路,根植红色文化,开启党史学习“活课堂”;弘扬红色精神,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焕发出澎湃的时代魅力与红色活力。
红色岁月“身边”回响
北望长江,南依青戈江,西靠黄山,安徽宣城市泾县云岭镇山水如画。革命老区,英雄儿女,在波澜壮阔的抗战史上,云岭曾写下光辉的一页。
6月24日,驱车一路前行,记者来到了云岭镇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时值中午时分,但冒着炎热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进入陈列馆大门,目光坚定、保持冲锋姿势的新四军战士雕塑映入眼帘,仿佛回到了那个风烟滚滚,荡气回肠的抗战年代;伫立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英烈谱前,不禁追思起革命先烈殚精竭虑,披荆斩棘的奋斗史;聆听着英勇光荣的事迹,沿着党史学习的红色路线一路前行,记者正好赶上了一堂微党课。
“袁国平,这位不足35岁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实现了如果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别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听完工作人员的讲解,现场不少的参观者也已动容。
抗日战争时期(1938-1941年),新四军军部入驻云岭,组织发动多场抗日战斗,新四军成为活跃在大江南北、淮河两岸的一支强大武装力量。1941年,这片土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突围途中,时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身负重伤。“当他被卫士连副连长李甫及战士们发现时,浑身血肉模糊,不能行走。”为不拖累部队行动,“在大家泣不成声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袁国平已悄悄地摸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红色课堂鲜活呈现
“他(袁国平)曾多次在会议上说过‘如果我有一百发子弹,绝对是九十九发射向敌人,留下一发给自己。为什么?我绝不当俘虏!”纪念馆副馆长甘桐文介绍,新四军队伍有很多优秀的政工干部,其中就包括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纪念馆是红色基因传承基地,我们从去年就开始谋划,将这些优秀的课程打造成微党课,让更多的党员干部了解这些品质优秀的政工干部。”
据了解,在新四军政治部旧址推出的《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军部大会堂旧址《皖南的怀念》、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三年半的坚守、一辈子的坚持》三堂教学微党课,充分发挥了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助力党员干部深植红色历史。
同时,纪念馆深挖革命旧址文化内涵,结合党建精品线路、党建精品展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看、讲、做”实境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实起来。据介绍,目前已推出了中共中央东南局-新四军政治部-军部大会堂-军部修械所-军部司令部党史学习专题线路。此外,馆内还开设了《云岭烽火-党领导的新四军》、《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强军战歌-新四军军歌》三个专题陈列展。“我们还开发了新四军系列文创产品,讲好党的故事,新四军的故事。”她表示,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纪念馆已累计接待参观近20万人次。
泾县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县打造特色亮点,把新四军精神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读书班学习重要内容,打造新四军特色教学的“泾县课堂”;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建立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王稼祥事迹陈列馆等实践教学点;加快推进新四军精神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目前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并被确定为2021年度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单位。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编辑:唐恒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