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孟刚:从事司法鉴定工作20余年,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孟刚,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博士,现为安徽医之本司法鉴定所负责人、安徽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20余年来,他参与死亡案件鉴定2000余件,切实为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他还独创了“融合医鉴法”,将司法鉴定人所具备的“医疗、鉴定、法律”知识结构有机结合,践行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

多学科融合背景,提出“融合医鉴法”

“融合医鉴法,服务于社会”是安徽医之本司法鉴定所的质量方针,也是孟刚对所里工作人员的要求。在孟刚看来,一个合格的司法鉴定人必须要具备扎实全面的医学知识、法学知识和鉴定学知识,鉴定才能够客观公正。

“法医学是‘法’字当头,一个案子的性质和鉴定标准也好,都涉及到法律相关规定。”孟刚说,“鉴定应用更多的是医学知识,把医学和法学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鉴定学知识。”

作为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尸检工作委员会组长、病理学硕士、药理学博士,同时还具有法学硕士的学习经历,这一独特理念的提出既来源于孟刚多年的工作经验,也得益于他的不懈努力。

“我学医出身,2001年博士就毕业了,教授也升完了,我在介入案件时发现法律知识对我们非常重要。所以就在2002年安徽省法官学院组织下前往南京大学攻读法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孟刚表示,3年时间里,他对法学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知,这段被人笑称为“教授博士来读法学硕士”的经历为他之后从事司法鉴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用事实还原真相,用真心关怀群众

作为一名司法鉴定人员,孟刚参与鉴定的工作不仅有大量的疑难案件,还有很多持续时间更久、处理起来同样复杂的上访案件。尽管案件的性质不同,但孟刚坚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切实维护司法公正,践行公平正义。

2011年在铜陵市的普济圩农场地方曾经发生过一起案子,一个渔民从水里打捞出一堆用被单包裹的尸骨。“铜陵市公安局前期做了很多工作,一直没有线索,后来我根据骨头及残留组织的特点判断出这是一具烧伤的尸体,考虑到骨头的断端凝固,我指出天气一定很冷,作案时间是冬天。”孟刚回忆。

后来,警方根据孟刚的建议查找1月份的天气情况,最后发现一月份下半旬出现过零下六度的气温。在确认死亡时间后,警方又经过DNA比对成功锁定被害人身份,并迅速抓到了犯罪嫌疑人,其交代的作案手法和作案时间与孟刚推断的完全一致,通过细节还原真相则得益于他扎实的司法鉴定基本功。

在司法鉴定的诸多程序中,孟刚认为最不容易的是和当事人及其家属沟通,“他们可能会用通俗、非专业的想法看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科学地介绍,解答法律问题,可能就会解开他的心结。”

2019年5月初,一位精神病患者在某精神病院死亡,家属认为医院殴打患者致死便报了案,经过报案、刑事自诉案件受理、审理、撤诉等一系列法律流程,当地政府及政法部门多次调解,依然没有找到妥善处理该案件的途径。

“我们听完整个案子后,首先从法律上给他介绍情况,告诉他如果证据不足,那刑事案件是走不通的。所以我们建议走民事诉讼。”孟刚告诉记者,他们在重新做了尸检后调取了精神病院的录像,邀请派出所民警、医院代表及死者近亲属到鉴定所共同观看,对住院期间是否存在殴打、是否存在殴打损伤及死亡前表现进行确认,最终确定死者死亡与殴打无关,并判定医院存在医疗过错予以赔偿。事后,当事人送来一面印有“正义之手,公正之心”的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坚持潜心研究,以理论促实践

除了从事司法鉴定工作,孟刚还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相关理论,用理论研究推动实践发展。

“因为法医学还需要创新,有很多问题是目前的方法不能解决的。”孟刚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这也是他和团队用了近10年的时间做的一项研究。“司法鉴定比较典型的是看脾脏损伤时间,比如别人昨天打了我,这样近期的容易判断,但如果是上个月或者两个月以前打的,现在破裂了,问题就更复杂了。”

为了记录不同时期脾脏损伤的特征并应用于实践,孟刚和团队经过大量类似案件材料积累并进行动物实验,对手术标本进行损伤实践分析,发表了“脾脏破裂时间推断”的研究成果,该课题2017年获公安部科技三等奖。

“很多争议不是用你一般的常识能判断的,需要专业人士介入,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孟刚表示,这就是司法鉴定工作的意义,作为一名将“医疗、鉴定、法律”知识结构有机结合的鉴定人,他今后将不断“融合医鉴法,服务于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康世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受访者供图)

编辑 彭玲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