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安徽新闻 »

元宵节,黄山市“徽州味道”浓郁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今年春节,特别元宵节前后,黄山市各地传统民俗此起彼伏,百花齐放,观众从现场或从短视频等社交平台上观看,都大饱眼福。

其中,世界遗产地黟县宏村持续举办花灯表演,花灯(划旱船、麒麟灯、凤灯)从买纸、做蔑、扎灯、裱糊等,很多人全程参与,这一民俗多次表演,深受游客喜爱。春节期间的走花灯,成为宏村亮丽的人文风景。

宏村景区负责人表示,今后要年年传承花灯民俗,做成宏村的品牌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精彩民俗表演。

歙县北岸古村落瞻淇,村名来源《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文化底蕴深厚。今年,瞻淇村元宵戏鱼灯火爆,游客众多,不仅本村本县人蜂拥而至,屯溪等区县也有很多人去看灯。到瞻淇看鱼灯,古村落也让游客流连忘返。

歙县三阳镇中村舞狮灯、扮地戏、打蚌壳等民俗表演,非常劲爆,全村千余人喜迎元宵。中村狮灯以竹片、竹丝扎成,外表糊以绵纸,贴上剪纸图案。今年还扎了“冰墩墩”“雪容融”冬奥吉祥物形象狮灯。晚上,中村洪氏宗祠内张灯结彩,三百多人演出队从洪氏宗祠出发,沿着中村老街行进。一路上,狮舞龙腾,彩旗飞扬,十二生肖的狮灯紧随其后。喜庆腰鼓、绚烂烟花,娃娃奔跑老人笑,春节的快乐淋漓尽致。

歙县汪满田“嬉鱼灯”是流传五六百年的传统民俗,以前年年办,曾有中断,但是村民积极恢复。2020年春节疫情“嬉鱼”搁浅,2021年各鱼会四处张罗,赶制鱼灯,从两个鱼会四条“鱼”增加到十几条“鱼”,正月十六晚,慕名前来的观众8000余人,各媒体直播传播。汪满田把“鱼灯”当产业,成立专业表演队伍,先后出游浙江宁波、江苏南京等城市,村口吉祥物“鲤鱼跃龙门”成新亮点,鱼灯工坊可以了解汪满田鱼灯文化和鱼灯制作工艺。

元宵期间,休宁板凳龙民俗表演“火爆”荧屏。央视新闻频道、财经频道、中新社、安徽经视等媒体聚焦休宁县鹤城乡右龙村板凳龙民俗。右龙板凳龙已成为徽州民俗名片,该活动表演时,家家户户出板凳,敲锣打鼓放烟花。

2月15日,民俗踩街活动在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老街—镇海桥—黎阳in巷上演,布龙、蚌壳舞、黎阳仗鼓、隆阜抬阁、舞狮,以及徽州民俗舞蹈《舞和合》、腰鼓、秧歌轮番上阵,大红灯笼高挂,造型各异的鱼灯点缀在街景,主题花灯莹莹照耀,特别是娃娃表演团队,俊男靓女及汉服行为艺术,为老街增添浓郁的上元节氛围和时尚感。

春节期间,黄山市还有很多地方有舞龙舞狮等传统,龙在街头游,烟花空中绚,鞭炮响不停,欢快过年,传递美好愿望,丰富了城乡节日氛围。另外,黟县西递、宏村等地还举办了传统婚俗嫁娶活动,深受年轻人和游客喜欢。

这个春节,黄山各地丰富多彩的徽州民俗表演不仅吸引了游客,央视等媒体先后聚焦。徽州民俗在抖音、微信刷屏。

不过,也有市民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称,目前黄山市的节日民俗活动仍有规模小、范围小、时间短、受众影响小、表演形式不多元等不足。

很多传统民俗虽精彩,但一般局限在本村、本镇表演,节日期间到县城、城市的少(今年徽州古城花灯开了好头)。表演形式仍以传统表演为多,科技元素、创意元素不够丰富。

有读者称,希望在来年春节期间,黄山市有专门部门牵头,提前组织一批各区县的好民俗,在本村演,还可以到县城、屯溪演,到乡镇巡演。不仅单个演,还可以规模化的民俗踩街。不仅在古村、古街巡游,还可以像以前黄山市国际旅游节一样在中心城区主街巡游表演。表演形式可以创新,如花车巡游、民俗舞动。不仅白天演,还可以晚上演,并创新融入各种花灯、灯光秀、特色服饰等,让活动传统又时尚、活泼又多元。

同时,黄山市公安局可以按照之前的承诺,允许县城、屯溪市区指定位置有序有量燃放烟花爆竹,做好秩序安全前提下提供好的参观环境。民俗表演(如舞龙)还可以和沿街商家互动,送上新年好彩头,商家可以随意打赏给表演者以精神物质支持。

民俗表演传承和扶持不仅是春节,还要常态化,要政府加持。如果疫情平稳,旅游有序恢复,可以考虑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春节甚至非传统节日如五一、十一期间,通过政府和企业资金支持等方式,扶持民俗队伍,帮助他们创新,组织到旅游景区、游客集散地表演,丰富旅游业态,传递徽州活态文化。

这方面,河南、西安、广西等很多地方已有好的创新,很多民俗活动融入科技时尚元素,场面宏大精彩,体验参与度强,传播多元精彩。特别是河南卫视去年以来连续奉上国潮文化大餐,创意精彩,国潮十足,今年元宵作品《元夕之约》也爆款“出圈”。同是鱼灯、国服、傩舞,人间烟火气,但表达更活泼生动,创意创新足。

春节要有春节的样子,让传统节日恢复当初的快乐。徽州要有徽州的样子,要让民间欢乐“传染”给更多人。让黄山文旅产品更现代更时尚,让徽文化有更多年轻人喜欢,我们或许可以从民俗入手。

新安眼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图片来源:潘成 黄洁 程松 等)

编辑 彭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