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在和孤独症监护人交流中,经常听到最揪心的一句话就是‘我老了,孩子怎么办’。”1月22日,安徽省人大代表夏力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出,建议安徽省打造困境儿童疗愈慈善村,争创全国性社会组织照顾困境群体的样板。
建议打造困境儿童疗愈慈善村
夏力告诉记者,孤独症的核心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往障碍、刻板行为重复等。多数伴随着严重的沟通、情绪、行为障碍,自理能力弱,心智弱、社会规则差。“有些重度的患者无法进入普通的学校就读,成年患者无法实现独立就业,在家中也缺乏专业的方法引导生活。”夏力说,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症患者与社会的融入更为困难。
夏力提出,目前,地处合肥市庐阳区的“幸福小院”已接收32名孤独症儿童,在空间上已不能容纳更多的孤独症患者,无法解决当前患儿家庭的加入需求。结合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花开岭慈善村”公益组织融入乡村发展的探索实践,建议打造困境儿童疗愈慈善村,争创全国性社会组织照顾困境群体的样板。
“当前迫切需要寻找符合条件的村或者是闲置的学校,提供一定的场地,满足孩子的入住、学习、运动和生活的需要,并设置康复培训基地,为困境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康复、辅助就业技能培训。同时因地制宜选取劳动实践基地,作为农疗与辅助性就业基地。”夏力提出,在帮助模式上,建议把困境中的家庭和孩子带到村里生活,安排专业的特教老师照顾和陪伴。通过“农疗+康复”模式培养他们独自生存、生活的能力和社会性。
建立孤独症监护人终身干预互助平台
另一方面,夏力提出可以建立孤独症监护人终身干预互助平台。“在儿童疗愈慈善村建设过程中,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搭建孤独症监护人终身干预互助平台,让家长、社会、政府、爱心人士多方参与,分担家庭的重担。”夏力建议,可以为监护人免费开展技能培训课程,让他们有机会在抚育孩子的同时能回到正常的工作当中,避免与社会脱节,实现一定的社会价值。设立慈善信托,解决监护人的后顾之忧。
“可以通过合理渠道宣传,引入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对口帮扶、奉献爱心,让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关爱孤独症群体。”夏力表示,建议引进社会组织、企业及爱心人士进村支持慈善村建设,着力打造“慈善+研学+旅修”的发展模式,力争打造“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的示范标杆。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叶晓 余康生 徐琪琪 实习生 张燕 徐寒钰 张清怡
编辑 彭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