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水流潜山东入海,书生挥毫舒襟怀。漫道鸳鸯蝴蝶曲,金戈铁马入梦来……"2月8日晚,首部以文学大师张恨水为主角的黄梅大戏《张恨水》亮相安徽大剧院。台下座无虚席,精彩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博得掌声阵阵。本剧由张恨水家乡的潜山市黄梅戏剧团创排。"可以说这是我们家乡人用家乡剧种演绎家乡先贤的大戏,在唱念做打中展现家国大义!"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专访时,主创团队揭秘了艰辛与希望交织的幕后故事。
黄梅戏《张恨水》在合肥上演
原创黄梅戏《张恨水》赢得满堂彩
2月8日下午,在安徽大剧院,大皖新闻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为晚上的演出做准备,装台、排练、优化调整,大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这部戏是首次来省城合肥演出,我们既激动又紧张,这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考试,所有人都不敢有丝毫马虎。"作为主演的潜山市黄梅戏剧团团长汪卫国说。
51岁的汪卫国是安庆潜山人,生在戏曲之乡的他从小耳濡目染爱上黄梅戏,1993年从艺校毕业后进入剧团,至今在舞台上已摸爬滚打32载。多年前,他就萌生了为张恨水这一从家乡走出去的著名作家创作一部黄梅戏的想法,希望用本土剧种演绎家乡先贤的故事。汪卫国介绍,2023年初,创排工作正式启动,为了能够更真实、生动地在舞台上展现张恨水的文人风骨和大师风采,剧团深入张恨水故乡采风,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并向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等专业机构请教学习,选取张恨水在抗战期间坚守报人、文人的职责,以笔为枪,为了民族大义奔走呼号的动人故事创作剧本,于2023年末在安庆首次与观众见面,得到观众认可。次年又在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上演出,获得好评。今年来到合肥演出,让他们高兴不已。
汪卫国在戏中饰演张恨水一角
8日晚上,随着大幕拉开,这部原创黄梅大戏正式在合肥唱响,台上演员们唱念做打,一招一式尽显风采。台下座无虚席,观众聚精会神观看,精彩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令人叫好。
主角们表现吸睛,配角也让人眼前一亮,其中饰演小报童一角的11岁小演员汪皓轩更是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底赢得满堂彩,让人印象深刻。汪皓轩介绍,他是潜山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从小受戏迷奶奶的影响爱上黄梅戏,后有幸被剧团选中饰演贯穿全剧的报童一角,已随团演出多次,在演出的过程中不仅锻炼提升了演技,也让他对张恨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每一个角色都入木三分,唱腔优美,好听又好看!"现场一位观众如此赞道。
11岁小演员汪皓轩表演亮眼
带着使命感在创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部戏由汪卫国担纲饰演张恨水。他告诉记者,无论是在前期创作还是后来的演出过程中,他对自己都严格要求,以专业演员和同乡晚辈的双重身份带着使命感在付出。
汪卫国介绍,从现实来看,传统戏曲的观众中,中老年群体仍占比较大,"看家戏"也以古装戏居多,而《张恨水》是现代戏,起初登台前,他和导演——著名黄梅戏演员汪静内心忐忑。没想到,开演后反响热烈,这让他们倍感鼓舞,也深感欣慰,汪静更是喜极而泣。"那一刻,我们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我们成功了!"
本剧导演汪静
汪静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作为著名作家,张恨水著作很多,作品也多次被搬上舞台、荧幕,而该剧是首部以张恨水本人作为主角的黄梅大戏,为观众们呈现了张恨水先生的大才与大义。演员出身的她,早年曾在由张恨水作品改编的黄梅戏电视剧中饰演角色,如今能够导演黄梅戏《张恨水》,她深感荣幸,也始终带着对先生的崇敬和对艺术的执着在导戏。"近两个小时的戏曲显然无法容纳张恨水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但是我们希望选取最好的故事,用最佳的表演展现最真实动人的张恨水。"提及创排时的经历,汪静仍难掩激动。
黄梅戏演员陈晓玲饰演张恨水妻子周南
希望能走向更高的舞台
从潜山到安庆,再到省城合肥,黄梅戏《张恨水》一步一个台阶,走向了更高的舞台,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演员们的表演打动了观众,观众们的反馈也感动了演员。汪卫国说,在家乡潜山演出结束时,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不少人满脸泪水。这一幕他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作为演员和主创,成就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更让汪卫国欣喜的是,这部戏的观众中年轻人的面孔越来越多,这让他进一步感受到了传统戏曲非凡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在他看来,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也始终是惩恶扬善,弘扬真善美,这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张恨水》的成功为他们接下来继续挖掘本土资源、推陈出新提供了思路与信心。
"作品能登上更高的舞台,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是每一个戏曲工作者都梦寐以求的事,希望我们这部戏能继续攀登,走得更远。"汪静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戏曲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传统戏曲不断发展进步的亲历者、见证者,她希望黄梅戏不断与时俱进,博采众长,进一步发扬光大。
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副会长李品齐表示,大型原创黄梅戏《张恨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文化意义。张恨水先生一生写了三千多万字,其中有八百多万字是抗战作品,铁骨铮铮。这部戏也让大家看到了他鞭挞黑暗、不畏权贵、同情弱小的悲悯情怀,以及爱人民、爱民族、爱国家的赤子之心,值得一看。
大皖新闻记者 韩喻 于源绮 摄影报道
编辑 王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