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次“安徽好人”候选人公示

经基层推荐、公众代表评议、综合评定等程序,拟确定盛志席等19组(24人)为2025年第一次“安徽好人”候选人,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4月15日至17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通过邮件、电话、信函等方式反映,联系电话:0551—62609931、62609712(传真);电子邮箱:ahwmpy@163.com;通讯地址:合肥市中山路1号省行政中心1号楼东480室;邮编:230091。

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2025年4月15日

2025年第一次“安徽好人”候选人事迹简介

1.杨允强,男,1972年3月生;张启侠,女,1971年6月生,夫妻二人均为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夹河村村民。杨允强的弟弟杨斌16岁时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随着病情恶化瘫痪在床。多年来,杨允强带着弟弟四处寻医问药,妻子张启侠日常照顾无微不至,在夫妻二人努力下,杨斌身体逐渐好转,直至可以独立行走。34年的坚守与付出,夫妻俩的感人故事在乡间传为佳话。获评“淮北好人”。

2.任晓东,男,1984年2月生,中共党员,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白寺村村民。2015年以来,任晓东发起参与助老、助困、助残、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用爱心为村民带去温暖。他组织开展“爱心助农”农产品认筹,通过现场销售、网络直播等形式,积极为农户带货特色农产品,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获评“淮北好人”等荣誉。

3.董涛,男,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亳州市涡阳县星园街道新苑社区居民,原亳州市涡阳县临湖镇文化站站长。多年来,董涛践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初心使命,坚守基层文化阵地,组织开展群众看得懂的文艺演出,打造农民书画展等特色文化品牌,受众惠及广泛。退休后仍发挥余热,协助策划基层文化活动、创编文艺节目,持续传播新时代文明风尚。获评安徽省优秀曲艺工作者、“亳州好人”等荣誉。

4.盛志席,男,1952年8月生,宿州市埇桥区芦岭镇丁桥村村民。1985年,盛志席的父亲盛维藩主动请缨成为盛圩烈士陵园首任守陵人。2000年起,盛志席谨遵父亲“不让前人流血,后人流泪”的遗愿接续守陵25载。如今,在父辈的影响下儿子盛小宝也加入了守护队伍。三代人接续守护陵园期间,通过举办烈士事迹报告、为群众宣讲革命故事,身体力行引导大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获评“宿州好人”。

5.金明,男,1954年5月生,安徽省花鼓灯艺术研究会会长,国家级非遗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15岁开始学习花鼓灯,19岁千里走淮河,一直致力于花鼓灯文化传承创新。开设花鼓灯少儿公益培训班、自费在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冯嘴村建立花鼓灯传承基地,累计培育近5000名灯娃。由他编创、导演的《好一个花鼓灯》《珠城的传说》曾荣获中宣部、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0余部作品获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优秀作品奖。先后获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劳动模范、“蚌埠好人”等荣誉。

6.邓成秀,女,1964年7月生;杨传堂,男,1959年12月生,夫妻二人均为蚌埠市龙子湖区地委社区居民。2002年,尽管自家条件并不宽裕,但当他们得知邻居是一位残疾孤寡老人后,这对善良的夫妻便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23年风雨无阻,8000多个日夜,他们早已将老人视如亲人。在闲暇时间,他们还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路面执勤等志愿服务活动。获评“蚌埠好人”。

7.杨光辉,男,1973年10月生,阜阳市颍上县耿棚镇天驰学校校长。2000年,为帮助改善家乡留守儿童就学条件,27岁的杨光辉辞去公职,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一所民办寄宿学校。多年来,通过引进国际跳棋作为特色教育项目,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一批留守儿童走出乡野,走上国际领奖台,该校国际跳棋队成为国内、国际跳棋赛场上的“常客”和“获奖专业户”。获评“阜阳好人”。

8.谢龙龙,男,1988年9月生,中共党员,淮南市凤台县民政局行政审批股股长、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主任。2009年,自部队转业的谢龙龙主动申请到基层工作,扎根刘集镇敬老院十余年,他不仅与大家同吃同住,还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提升服务品质。担任院长期间,谢龙龙为敬老院建成了标准化厨房,完善了老人们的医疗健康保障,还常常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显著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获评“淮南好人”。

9.刘付厚,男,1965年生,滁州市南谯区沙河镇草王村村民。2024年6月29日,持续强降雨致沙河镇水位暴涨,刘付厚夫妇途经村内陈桥时发现桥面已被淹没,一辆三轮车涉水过桥时被激流掀翻,祖孙三人落水呼救。千钧一发之际,近六旬的刘付厚纵身跃入洪流,三次往返成功救出落水的3人。获评“滁州好人”。

10.冯晓霞,女,1970年6月生,六安市霍邱县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冯晓霞40载甘当“庄稼医生”,走遍全县412个行政村,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田间地头,年均举办各类现场会、讲座100多场,累计培训农技员、新农民20余万人次,科技示范户1400户。主持实施国家及省市县重大科技项目60余项,主导构建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突破性解决小麦赤霉病、水稻“三虫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难题”。获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11.张华,女,1968年6月生,中共党员,马鞍山市当涂县超才幼儿园园长,当涂义警协会成员。多年来,组织发起“紫丝带”行动,走进校园宣传普及防欺凌、防走失、防溺水等知识;组建“太阳花志愿服务队”,带领近百名志愿者走进全县各校宣讲,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凡是有需要的地方,总能看到她的身影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华姐”。获评安徽省三八红旗手、“马鞍山好人”等荣誉。

12.马岚,女,1983年生,中共党员,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作为第5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唯一中医医师,她远赴非洲开展“银针外交”,自学法语攻克语言关,在酷暑干旱环境中创新运用中医针灸技术,累计接诊3600余人次。帮助非洲培养本土医疗骨干,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获评“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13.章和琛,男,1998年10月生,宣城市广德市建设路消防救援站副班长。张颖,男,1998年4月生,陈凯,男,1997年2月生,二人均为广德市消防救援站政府专职消防队员。2025年2月17日,广德市一材料公司厂房突发火灾,3人迅速出警。面对浓烟烈火,3人始终坚守在灭火最前线,奋力堵截火势蔓延,然而风向突变、风力陡增,厂房轰燃致钢结构屋顶坍塌,章和琛、张颖、陈凯不幸被埋压,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14.李超,男,1988年10月生,中共党员,宣城市泾县紫星宣纸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2012年,李超投身电商创业后他秉承着对周边乡亲们的承诺,同步创建村级益农信息中心,开展电商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创新“直播带货”助农模式,带动茶农户均增收30%。获评安徽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市级宣纸制作非遗传承人等荣誉。

15.叶方,男,1991年2月生,中共党员,安庆市徐桥镇好汉村村民;徐璐,女,1990年12月生,合肥振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员工,二人系夫妻关系。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地震,正在西藏度蜜月的两人听闻消息后第一时间奔赴震区参与救援工作。叶方徒手挖掘救援6小时,徐璐将带来的物资转化为应急补给,分发食物暖贴,用碘伏清理伤口,为受惊儿童提供心理安抚,直至专业救援力量抵达他们才携手悄然离开。

16.乔丽娟,女,1984年12月生,中共党员,桐城市文昌街道西苑社区党总支书记。2017年,乔丽娟入职西苑社区,以“四微工作法”破题老城顽疾,打造长者食堂、党群驿站等民生服务项目,推动文化古迹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全身心投入基层治理,以实干担当诠释“好支书”内涵。获评“安庆好人”。

17.汪善余,男,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黄山市屯溪区老街街道五福街社区居民。2024年7月27日早晨,汪善余像往常一样在新安江边散步,突然听到呼救声,发现有人落水。正值汛期,新安江水流湍急,已是年过六旬的汪善余不顾自身安危,奋身一跃跳入江中,成功救起落水老人,在确认老人身体无碍后默默离开。获评“黄山好人”“屯溪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等荣誉。

18.裴琼,女,1971年1月生,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1993年参加工作至今,她深耕化工领域,主导实施10余项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获省部级科技奖项多项,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建设遍及越南、伊朗、孟加拉等多个国家。获评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19.杨庆,男,1984年9月生,中共党员,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焦化公司特级技师。22年来杨庆深耕电气检修领域,练就“精确诊断-快速排障”核心技术,主导实施20余项技改项目,获国家专利24项。培养13名省级技术能手,领衔工作室获省部级技能大师称号。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