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故事| 六安人胡水恩:既孝顺母亲,又用大爱温暖众乡亲

大皖新闻讯  今年51岁的胡水恩在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龙门村村民眼中是难得的好人,他不仅友善待人、乐于助人,还是孝老爱亲的典型,他照料瘫痪母亲和助人为乐的事迹感动着众乡邻。

4月15日至4月21日,裕安区模范好人评审委员会对推报的2025年第一季度裕安好人进行了公示,身兼护林员的胡水恩因孝老事迹而位列其中。大皖新闻记者5月1日联系上胡水恩,了解到他的那些感人事迹。

照顾母亲,他守在床前一勺勺喂饭

"我1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养大的,她本来身体就不好,突然生病了,我当然要尽尽孝了!"胡水恩提起母亲,心里总觉得有许多亏欠,所以对生病的母亲他竭尽所能地去关爱和付出。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胡水恩的母亲今年87岁,早在11年前就因突发脑梗而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和哥哥姐姐轮流在身边照顾,烧饭、梳洗、按摩等等,日复一日坚持不懈。2016年,命运又给他沉重一击——母亲又因大腿骨折被送往六安市里的医院住院。为此,他毅然挑起家庭与工作的双重重担,开启家里、医院、工作"三点一线"的奔忙生活。

作为村里的村民小组长兼护林员、保洁员、网格员,他白天在岗位上尽职;一下班便奔赴医院悉心照料母亲。由于母亲术后卧床不能动,且饮食困难,只能把食物捣成糊状,他就坐在病床前,用小勺子耐心地一口一口喂给母亲吃下,直到母亲吃饱为止,一顿饭常常要花费半小时左右。

母亲脑梗后生活不能自理,衣裤、床单被褥时常被弄脏,需要常洗、常晒、常换,对此,他毫无怨言。母亲出院回家后,他依然保持深夜不定时起身,为母亲更换尿垫。为防止母亲因长期卧床身患褥疮,他坚持每晚定时为母亲翻身、按摩身体。每遇到好天气,他就会把母亲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推着母亲晒太阳,或者在村头转转,散散心。

一转眼,十余个春夏秋冬悄悄过去,他对照顾母亲一事从未有过丝毫懈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子的责任与担当,演绎着孝老爱亲的动人篇章。

助人为乐,用大爱温暖众乡亲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胡水恩自小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深知助人为乐和尊老爱幼的重要性,长大后渐渐参与其中,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行,即使遭遇挫折,也没有沉溺于个人的不幸之中。

这不,只要村里的事情交到他的手上,他不仅用心负责,更是充满了对村民的一腔热忱。例如,他是村里的网格员,也是村民小组长,总是抽出时间深入脱贫家庭,一户户地进行细致的调查走访,深入了解每一家的状况。他时常帮助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积极协助困难家庭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难题,比如,他的电动车头总挂满各色塑料袋,不是给独居的张奶奶捎降压药,就是替残疾老李头代买玉米种,顺手把村口王大娘家的煤气罐扛进厨房……他的身影总是在村庄里穿梭,与大家打成一片,成为众人信赖的知心朋友。

大皖新闻记者还了解到一件令人钦佩的事情。那是2024年10月份的一天,村东头七旬老人鲍丙才大爷家堂屋失火了,火光冲天,胡水恩赶到后一脚踹开大门冲进火场,浓烟中摸索着抢出老人家里最有价值的东西,避免更大的损失,"火是从堂屋燃着的,后面木门也烧着了,泼水的话黑烟很大,十分呛人。我当时担心两件事,一是担心火不能烧到二楼,二是担心堆在后面房屋里的四五千斤稻谷不能烧着了,否则老人就没饭吃了。"胡水恩说,他赶紧和赶来救火的村民一起抢搬稻谷,将所有稻谷都安全搬运出来,保住了鲍大爷的口粮。"后来消防救援车赶到了,把余火扑灭了。那天救火我也累坏了,嗓子里都是黑灰,难受了好几天。"他回忆说。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除了热心助人,他还热心公益事业,主动承担起清除乱贴乱画和杂草的工作,只要有空闲,他总是默默拿起小铲子,为村庄的美化默默付出。另外,受聘为护林员和网格员期间,他兢兢业业地为村委会工作,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发放宣传资料、协助发放除草剂,积极调处邻里矛盾,协助维护村庄的和谐安宁。

年过半百胡水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位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的良好形象和口碑。当地有村民这样形容道:"水恩走过的路,草都长得格外旺。"的确,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像大别山深处的清泉,浸润着这片土地上最朴素的深情。如今,龙门村的村道上依旧每天活跃着他骑着旧电动车忙碌的身影,田野里麦浪阵阵,吹拂着黝黑的脸庞,虽然两鬓渐白,但他的眼神里继续流淌着爱心、责任和坚强。

大皖新闻记者 窦祖军 通讯员 方妮

编辑  许大鹏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