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医探 | 如何科学补碘?省疾控专家:这些人群不宜食用碘盐

大皖新闻讯  碘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成人缺碘可能导致缺碘性甲状腺肿,儿童缺碘可能影响智力发育,孕妇缺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然而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种类日益丰富,很多人关心当下我们还需要额外补碘吗?哪些人不宜吃碘盐?

如何科学补碘?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主任医师许娴表示,碘缺乏地区的居民需要持续吃碘盐补碘,而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或生活在高水碘地区且尚未改水的居民不宜食用碘盐。

小标)普通人可每天摄入5克加碘食盐

碘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有20~50毫克。尽管含量极低,却是身体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

当人体碘摄入量不足时,可能引起碘缺乏病。以成人为例,缺碘可导致缺碘性甲状腺肿。对于儿童来说,缺碘还可能影响智力发育,严重缺碘时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痴呆等不良后果。

“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都缺碘,居民需要通过食用加碘盐满足身体对碘的需求,而科学补碘需要做到适量和持续。”许娴介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8岁以上成年人的每天碘推荐摄入量是120微克。“我省范围推荐食用的食盐加碘浓度为25微克/公斤,每天摄入5克加碘食盐,加上从水和食物中获取的碘,能满足身体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有观点认为,在海边生活长大的人不缺碘。许娴表示,这种认知并不正确。“多数沿海地区的居民对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食用频率和食用量也很低,他们也同样需要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

小标)孕期碘需求量比普通人高1倍

对于孕期女性来说,因代谢增强、肾脏排碘增加,对碘的需求量也比普通人高了1倍。若碘储备不足,母体可能影响自身甲状腺功能,进而影响胎儿大脑发育,还可引起早产、流产、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

许娴表示,孕前3个月就需要储备碘,持续至哺乳期结束,确保胎儿和婴儿的碘供给充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每天碘推荐摄入量分别为230微克和240微克,除了每天摄入5克加碘食盐以外,还需每周摄入1-2次富含碘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那是否意味着补碘越多越好?许娴表示,长期碘摄入过量可导致甲状腺自身调节失衡和甲状腺功能紊乱,出现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还可能诱发或促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孕妇来说,过量补碘可能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导致宝宝甲减。

小标)这些人群不宜吃碘盐

精准补碘至关重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补碘。许娴表示,患有甲亢、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因治疗需要遵照医嘱,可以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

“对于甲亢的患者,他们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已高于正常人,如果再给予含碘食物,功能亢进的甲状腺将合成更多的激素。”许娴表示,同时,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对碘的生物利用能力较正常人也明显增高,即使给予很少剂量的含碘食物,病态的甲状腺也可能生产出较正常情况下更多的甲状腺激素。因此,甲亢患者不仅不能补碘,反而应尽可能忌用富碘食物和药物。

对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患者,碘摄入量是影响该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许娴建议,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炎患者可以适当限碘。“此类人群可以适当食用加碘食盐,但应适当限制海带、紫菜、海苔等富碘食物的摄入。”

此外,对于生活在高水碘地区且尚未改水的居民来说,每天从饮水和食物中已得到了较高剂量的碘,也不宜食用碘盐。根据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去年7月发布的通告显示,安徽省水源性高碘地区分布在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南、淮北6 个市 18 个县(市、区)的1535个行政村,这些行政村的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为水碘值较高的地下水,应供应未加碘食盐。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见习记者 张旭凡

编辑 崔恒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