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 | 72年厚积“薄”发!中研院集团书写玻璃产业“逆袭”传奇

大皖新闻讯  从传统科研院所到高科技企业集团,从国际“跟跑者”到行业“领跑者”,7月5日,“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走进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研院集团),探寻其72年在玻璃新材料领域书写的创新传奇,见证中国玻璃产业的华丽蜕变。

中研院集团成立于1953年,经过72年的深耕细作,现在已汇聚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先进玻璃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成为中国玻璃新材料研发的核心“策源地”。一系列“中国首创、世界第一”的突破性成果,让中国玻璃技术和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当日,大皖新闻记者走进位于安徽蚌埠的中研院集团,展厅内一片30微米超薄柔性玻璃格外引人注目。它薄如蝉翼,厚度约为普通A4纸的三分之一,却能承受百万次以上的弯折,柔韧性与耐用性惊人。

超薄玻璃

这款超薄柔性玻璃不仅具备可弯曲折叠特性,还保留了玻璃耐高温、硬度高、透过率高、气密性高、平整度好等优点。中研院集团先进玻璃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介绍,目前该柔性玻璃已广泛应用于折叠手机、卷轴电视机、柔性医疗检测装备等产品领域。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背后是研发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在配方研发、生产线设计、良品率提升等环节突破重重困难,成功打造出“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全流程工业化产业链,使我国在柔性玻璃领域跻身国际第一梯队。

作为科技研发“国家队”,中研院集团以“三链融合”发展模式为驱动,持续推出创新成果。除超薄柔性玻璃外,发电玻璃、药用玻璃等一大批“中国首创、世界领先”的产品也相继问世。2024年年底,中研院集团与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世界首片8.6代OLE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正式下线,打破了我国高世代OLED玻璃基板生产瓶颈,为实现OLED显示产业链自主可控、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一片薄如蝉翼的超薄柔性玻璃,到国家级创新平台的高瞻远瞩布局,中研院集团正以创新为引擎,在玻璃新材料领域加速奔跑,为中国玻璃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大皖新闻记者 李勇

编辑 张大为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