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文联主办的“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昨天(23日)下午迎来第77期,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素有“沪剧女皇”之称的茅善玉现身合肥大剧院畅谈《沪剧与上海文化》。接受采访时茅善玉表示,地方戏需要不断扩容和探索来适应时代的步履不停,而说到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借鉴,茅善玉直言黄梅戏曾给自己带来很多启发和灵感,她透露自己上世纪80年代初就迷上了严凤英,“用现在的话说,她就是我眼中的女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二度梅”获得者,茅善玉从《红灯记》到《石榴裙下》再到《一个明星的遭遇》,茅从小铁梅演到卢雯慧再到风姿绰约的周璇,“沪剧女皇”嗓音甜润、情深味浓。来到安徽合肥,茅善玉首先谈到的就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她透露,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就因为创作沪剧《黄梅戏女皇》来到合肥采风学习,而且从那时候开始就迷上了严凤英。“严凤英老师的一招一式都吸引我,她的舞台动作和表演是活灵活现的,饱含内心情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女神’。” 茅善玉坦言,黄梅戏和严凤英的表演对自己的艺术生涯有很大的影响,“黄梅戏是接地气的,有泥土芬芳。”
说到接地气和泥土的芬芳,茅善玉回忆,自己演传统沪剧《庵堂相会》里的小姐时总是觉得,自己的表演只有身段美,缺少了立起一个人物的东西。而观摩了严凤英的表演,看过了黄梅戏的唱腔身段之后,尤其是看了严凤英的代表作《天仙配》,茅善玉对自己的角色和表演进行了调整,“我觉得艺术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鉴,所以我对黄梅戏和合肥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李中蒙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