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总撰稿季宇:技巧重要,但最重要是情感投入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年首,一部全景式展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以安徽金寨县59位开国将军为主体人物的大型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卫视播出,收获好评。9日,该片总撰稿、著名作家季宇接受了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的专访,他直言,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总撰稿季宇:技巧重要,最重要的还是情感投入。

安徽省金寨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红四方面军、红25军和红28军的主要发源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金寨先后诞生了多支主力红军,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省金寨县人民政府联合策划、摄制,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等国家及地方党史、军史专家担纲顾问,从现实入手,通过寻访体验、角色配音等拍摄、制作手法呈现了革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忠诚情怀。而今年一直致力于创作一部关于大别山小说的季宇也因此成为该纪录片的总撰稿人。

新安:季宇老师,作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总撰稿,面对这种红色主旋律题材的时候,您是如何在一个宏大主题和这些历史人物作为人的细节之间在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季宇:不论什么题材,如何讲好故事是最重要的。而讲好故事就离不开塑造人物,就离不开细节。纪录片讲故事的难度在于它必须真实,容不得任何臆造和虚构。好在总导演吴斯和她的团队做了大量的前期采访,包括人物采访和实地采访,找到了很多的鲜为人知的感人的细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新安:《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部纪录片涉及到的人物非常多,是不是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这么些年,您也做了很多纪录片的撰稿,实际上您的身份又是一个作家,在电视语言和文学语言之间的切换上是不是也摸索出一些技巧。

季宇:这个片子时间跨度长,从建党初期一直到抗美援朝;人物多,59个将军。他们的故事如何讲?有一个结构问题。该片以中国革命历史为经,以59个将军的人生为纬,通过个体命运折射中国革命的宏观历史进程,从视角上具有新意,从结构上也可举重若轻。

新安:那么在您看来,《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部纪录片的看点或者说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儿。

季宇:我对大别山红色历史很有兴趣。这些年我一直在写一部关于大别山小说(小说定名为《群山呼啸》,将于本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而且多次前往大别山区考察走访,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总导演吴斯找我担任总撰稿,也是基于这一考虑。我觉得电视语言与文学语言虽然有一些不同要求,但在叙事上亦有相通之处。技巧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情感投入。

新安:就是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先辈们的故事和精神对您的触动是很大的。

季宇:该片最打动我的是先辈们的忠诚、信仰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便可无往不胜。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

编辑:陶娜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