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8月8日至8月11日,安徽省网络作协“长江的微笑”主题创作活动先后走进安庆、芜湖、铜陵等地,10位安徽网络作家奔赴八百里皖江沿线,顶着高温,沿江而行,见证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感受“长江的微笑”。短短三天,整个采风行程达1000余公里,网络作家们与20余位相关人员对接采访,收获满满。
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以来,长江生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作为长江旗舰物种,被称为“微笑天使”的江豚,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种群数量显著增加。省网络作协通过调查研究,计划以江豚保护为切入口、以“长江的微笑”为选题,用网络文学的形式书写长江生态保护的阶段性成就。
省文联和省作协经过反复斟酌,确定10名网络作家参加此次采风创作活动。活动计划结合参与作家擅长的写作风格,创作出一批以长江大保护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既是一次安徽网络作家的集体亮相,也是一次对网络文学写作的积极探索。
采风期间正值江淮地区罕见高温,室外温度一度高达40多摄氏度,作家们顶着烈日,深入村镇,采访、记录、探寻、思索,在大地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8月8日,活动第一站来到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古称“桑落洲”的宿松县汇口镇,当地八里江江段被称为“中国江豚第一湾”。采风组成员参观了全国第八所“守护江豚示范学校”汇口镇曹湖完全小学,采访了八里江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9日至10日,采风组一行来到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实地参观龙山村美丽乡村建成点塘埂村民组和双龙村民组,了解该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大胆探索与生动实践,特别是当地垒石为田,保护耕地,发展特色生态经济的做法;随后,作家们来到藉山镇杨树塘野生扬子鳄保护基地,聆听张金银老人一家三代接续数十年保护扬子鳄的故事。
采风最后一站在铜陵大通古镇和悦洲上的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局水生动物专家对长江“十年禁渔”等生态保护措施进行了专业讲解,大家还专程采访了“中国好人”、连续18年从事江豚喂养保护工作的张八斤老人。
活动期间,采风组还在龙山村和大通古镇进行了两场网络文学的“星空夜话”。星空之下,网络作家们围聚在一起,就网络文学写作等话题进行讨论。大家各自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也对当下网络文学现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畅谈采风感想以及“长江大保护”小说题材个人创作的方向。
作家们表示,通过这次采风,走进江豚保护第一现场,对长江生态保护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酷暑之下,锻炼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据了解,存叶、衡尔、七夏不会笑都是95后的网络作家,在网文创作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着非常成熟的作品。存叶一直对南陵县那条通江达海的龙井和野生扬子鳄自然保护站张金银老人与扬子鳄“张龙”的故事念念不忘,并准备以此题材创作一篇20余万字的网络小说。衡尔表示已经在构思一出架空分幕式短篇小说,七夏不会笑则试图在南陵县何湾发现的一块龙鳞石身上做些文章。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编辑 许大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