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新工业经济时代,熟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方能抢占先机。一直以来,合肥的制造业企业在良好的产业政策、充足的资本和高科技人才运用等众多红利激励下,正在不断奋力向前“奔跑”。目前,合肥市在色选设备、包装机械、工程机械、机器人、家电等行业特色鲜明,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涌现出一大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智能制造龙头企业、“专精特”中小型企业和系统集成商,它们也为打造形成竞争力强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贴上了一张醒目的“合肥标签”。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公司生产的激光导航车
中国智能制造将有醒目的“合肥标签”
振兴实体经济,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工业经济时代,熟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方能抢占先机。一直以来……今天的合肥,产业林立,百花齐放,而家电产业是其中最亮丽、最具生命力的一枝。
家电产业是合肥首个迈入千亿产值的产业。如今,作为全国最大的家电产业基地,合肥已经形成了集家电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完整的制造业企业在良好的产业政策、充足的资本和高科技人才运用等众多红利激励下,正在不断的奋力向前“奔跑”。目前,合肥市在色选设备、包装机械、工程机械、机器人、家电等行业特色鲜明,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涌现出一大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智能制造龙头企业、“专精特”中小型企业和系统集成商,它们也为打造形成竞争力强的智能制造链。完善的综合配套能力,庞大的产业集群,不仅提升了贴上了一张醒目的“合肥标签”。
高起点发展争做行业“领头羊”
从德系大众、法系神龙、英系捷豹路虎、日系本田日产,再到国内一汽、东风、北汽、上汽、广汽、长安以及五大自主品牌(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江淮),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的客户群覆盖了国际主流汽车企业,而这家公司就坐落在合肥。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承担单位,该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汽车动力总成装测系统、汽车白车身焊装系统及通用工业装配和测试系统的研发、生产与服务等,为汽车、军工、航空航天、动力电池等行业提供先进的成套智能制造装备,在我国汽车智能装备行业处于领头羊位置。
近年来,合肥市高度重视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将智能制造产业列入全市十大重点产业序列,汇集资金、技术、人才、政策予以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除了安徽巨一自动化公司、合肥欣奕华公司等龙头企业外,通过内引外联,又涌现出安徽会合智能公司、合肥雅视智能公司、合肥瑞硕科技公司、合肥中科华澄公司、和合肥佳讯科技公司、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型智能制造和智能产品企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制造到系统集成应用的产业体系,拥有一批研发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并在国内一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起引领作用,形成智能制造研发、设计咨询、核心制造、系统集成、工程建设安装调试、投资运营等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
在制造业发展的今天,拥有独立知识产权方能抢占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合肥市通过“政产学研用”结合,在“合肥制造的”向“合肥智造”的过程中不断迈进,一大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装备实现了突破。中科院研发的取料机械手、3D打印机、码垛机器人已顺利投放市场,合工大研发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已开发出样机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安徽巨一自动化有限公司和合工大开展产学研合作制造的江淮汽车轿车基地乘用车装配车间机器人流水线,成为国内首条由自主品牌汽车装备企业独立承接的高端焊装线。
政策先行明确“智造”发展思路
产业的发展以及工业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2017年底,合肥市经信委印发了《合肥市智能制造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围绕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智能关键部件和智能服务四个方面,实施“2345”工程,加强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研发,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色选设备、智能包装机械、智能无人系统、服务机器人、小型燃气轮机等智能产品,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与精密成型装备等智能装备,智能处理器、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智能关键部件以及智能设计、智能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等智能服务,为合肥市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在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合肥市积极落实国家、省相关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申报智能制造相关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17年,共4家企业入选工信部的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占全省入选企业数的36.4%,获得支持资金共计3840万元;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占全省入选企业数的33.3%;19家企业获得了省制造强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项目,9家企业获得了省制造强省机器人购置项目,支持资金共计1795万元。
此外,合肥市还充分发挥了“1+3+5”支持工业发展政策和新一轮技术改造等专项政策作用,认真做好宣传引导、配套联动和资金兑现工作。按照《合肥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行动,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向制造业领域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渗透应用,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益和质量水平,鼓励企业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对整条生产线、整个车间和整个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的技术改造项目,分别给予设备投资12%、15%和20%的奖补。2017年,共奖补“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项目近100个,奖补资金近2亿元;制定具有合肥特色的《合肥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工作,截至止目前,已认定41家“智能工厂”和320家“数字化车间”。
完善产业链完善,扩展发展空间
目前,合肥市在色选设备、包装机械、工程机械、机器人、家电等行业特色鲜明,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美亚光电、泰禾光电等占国内色选机行业90%以上市场份额;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省内四所高校及12家包装机械生产企业组建了安徽省智能包装机械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制出满足不同种类包装需求的包装机械,主导产品在国内固体类包装排名第一,在包装机械行业综合排名第三。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叉车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叉车生产、科研和出口基地,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液压机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大型、专用、数控液压机在国内名列第一,产品水平代表了当今国内液压机技术最高水平,企业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同行业首位。
记者了解到,合肥市也在完善产业链条,积极推广应用,扩展智能制造企业发展空间。一方面,通过引进来,瞄准ABB、库卡、发那科等一批世界500强、行业100强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开展招商;。加强与行业协会、学会的对接,开展中介招商;。研究产业链的分布和价值链的高低端,做好相关企业转型升级新项目招商,。并做好项目落地的相关服务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积极举办和参加装备产需对接会和工业机器人产需对接会,包括工程机械暨轨道交通设施展、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鼓励企业组团参与行业性联盟、展会和论坛,把合肥智能制造企业及产品宣传好、推出去,鼓励企业走出去。。此外,合肥市还出台了《合肥市两创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经认定的两创产品列入《合肥市两创产品目录》,向社会公布,并在市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予以推广应用。目前,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已全面实施两创产品政府采购优先政策。
合肥“智造”未来可期
去年,国家工信部批复合肥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合肥也跻身制造业“国家队”。这一历史机遇下,合肥制造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在随后出台的《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17-2019年)》中,智能制造屡被提及。合肥也将发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作用,突出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先进制造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对全市智能制造产业的支撑作用,为智能制造集聚更多智力资源,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下一步,合肥市也将按照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继续实施“2345”工程,推动重点项目进展,加大智能制造产品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合肥市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建设与落实。围绕专用智能机器人、色选机、公共安全、光伏设备、医疗设备、无人机、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智能家电等行业,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和智能生产线,使其成为合肥市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志性产品,带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瞄准传感器、智能仪表、芯片、控制与系统软件等关键智能部件,依托优势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研制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关键智能部件,全面提高合肥市智能制造产业的设计能力、制造技术水平、质量保证能力和服务能力。围绕也提升了合肥家电、汽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包装等行业,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建设一批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全面推进合肥市制造业的升级改造,为合肥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标杆和示范,为中国的智能制造贴上一张靓丽醒目的“合肥标签”。
郑媛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