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朋友在日常消费、网络购物中,或多或少遇到过消费纠纷,甚至消费骗局、陷阱。那么,他们是忍气吞声,还是依法维权?是否知道有哪些维权渠道,掌握多少维权常识呢?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走访了合肥市多家街道、社区,50 名受访老人中,约8 成老人曾遇到过消费纠纷。面对纠纷是否选择维权,只有不到一半老人斩钉截铁地表示“会”,大多数老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
首次网购就被坑,大妈不知咋维权
姓名:王大妈年龄:69 岁
王大妈是合肥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一支舞蹈团的成员,今年1 月份,舞蹈团为了参加一场表演,打算在网上购买12 套戏曲演出服。刚刚在老年大学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王大妈,向队长自告奋勇,购买演出服的事,她愿意代劳。
在网上一家购物平台上比较了几天,最终,王大妈选中了一家演出服专营店,以180 多元一套的价格,订购了12 套演出服。很快,快递将衣服全部送达了,但是衣服拿到手后,却让队员们大失所望。“质量太差了,布料皱皱的,有些线头跑线了,还有的没有裁剪好,上下都不对称。”
王大妈说,拿着新到的演出服,大家都不满意,没办法,她只好去跟客服沟通,要求退货,但是客服同意退货却不愿意支付退货运费。这让王大妈很不高兴,“明明是衣服的质量问题,却要我们买家来承担运费损失。”但是协调未果,为了降低损失,舞蹈队只得自出邮费,将衣服全部快递回去了。“12 件衣服快递回去花了70 多块钱呢,这不是白白损失了嘛。”
第一次网购就失败了,对王大妈自信心打击也不小。“刚学会网购,想试试,就碰上这事,本想给团里干点事,还好心办了坏事。”王大妈说,网络上卖家虚假宣传,让人防不胜防,实物与图片差距太大了。但是遇到这种情况,她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维权,只得吃个亏认下了这个损失。
“有时候事情太小了,钱不多,我们老年人也就懒得去烦神,但确实也是不知道怎么给自己维权。”王大妈感慨说道。
八旬大爷爱面子,被坑两次不吱声
姓名:冯大爷年龄:80 岁
“不好意思说啊,脸上挂不住。”家住合肥青阳路社区的冯大爷今年80 岁,提起遭遇“消费陷阱”,他说确实碰到过,还不只一次,但是一直没敢告诉子女,也没告诉别人,怕丢人。
就在前几天晚上,冯大爷家突然来了两个年轻小姑娘,她们敲开冯大爷家的门后,特别亲切地拉家常,然后说她们是来为小区居民免费清洗油烟机的。
独居的老两口没架住热情的小姑娘,而且也是免费的,便同意了清洗油烟机。其中一名小姑娘清洗,另一名小姑娘仍在陪冯大爷和老伴聊天。在油烟机清洗结束后,小姑娘拉着老人去厨房看擦洗干净的油烟机,并道出了“实情”,原来,她们是推销一款清洁剂的。
“当时不知道怎么搞的,就答应买了,40 瓶清洁剂,2100 块钱。”冯大爷事后回想起来,才觉得可能上了当。“一瓶就跟洗洁精差不多大,卖50 多块钱,价格高不讲,40多瓶还不知道得用到什么时候呢。”
还有一次,冯大爷也是吃了亏没吱声。原来,冯大爷和老伴爱好买保健品,去年,小区附近有一家保健品推销店经常给老人送鸡蛋、面条、毛巾这些小东西,冯大爷他们经常去,也买了3000 多元保健品。后来,在店员的忽悠下,冯大爷还花1000元办了一张“会员卡”,“当时说,这1000 块钱充进去,每月返我50 块,逢年过节就返100 块,返的钱可以在店里买东西,买得多,返得更多。”但是很快,冯大爷就发现,这“会员卡”几乎没用,因为只能购买指定保健品,而这些保健品只能用原价购买,“有些用不着,有些太贵了。”
后来,冯大爷干脆不去那家店买东西了,但是充卡的钱,他也没去要回来。“ 上当了,丢脸,孩子那都不敢说。”
购商铺遇上“烂尾楼”,大妈组团去维权
姓名:曹大妈年龄:55 岁
曹大妈住在合肥市家家景园社区,退休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对于消费维权,曹大妈的意识非常强烈。去年冬天,曹大妈在三里庵一家商场购买了一双700 多元的鞋子,但是,回去后几天,拿出鞋子准备穿时,才发现鞋子有些脱胶。曹大妈立即到商场要求退货,但是店员不愿意,认为已经过去几天时间了,可能是曹大妈人为原因造成的。
第一次没能退成,曹大妈没有放弃,而是找到了社区的调解服务队,和志愿者一起再次去商场维权。“即使我穿了,那这几百块钱的鞋子,能穿这么几天就坏了吗?”经过现场调解,最终店家同意退货。
这也不是曹大妈第一次维权。2011年时,曹大妈投资了一处商铺,当时开发商承诺从购买开始,就可以返租金,但是仅拿了2 年租金,开发商便没有再支付了。“ 一直没有交付,听说是资金链断了。”曹大妈和其他业主一起组成了一个维权群,经常相约一起去找开发商商谈此事,但目前,此事一直未妥善解决,也成了曹大妈的一个心病。“几十万投下去了,这不着急嘛,我们不会放弃的,还要继续去维权。”
七千多元买床垫,退货未成店家跑路
姓名:余大爷年龄:68 岁
今年春晚小品《“儿子”来了》,保健品骗子推销了一款“神奇床垫”,让人印象深刻。而现实生活中,也曾有老年人掉入过这样的保健床垫陷阱,家住合肥市南七街道华府骏苑小区的余大爷就是其中一位。
去年底,余大爷经常去家附近的一家门店做免费理疗,后来,在店员的推销下,他花了7000 多元钱买了一张宣称能“活血化瘀、改善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磁疗床垫。有“三高”的余大爷十分高兴,付过钱,让送货上门了。
这事很快被子女们知道了,“讲这个床垫是假的,骗人的,不可能有那些功效。”余大爷这也才醒悟过来,找到理疗店,要求退货,但工作人员称“如无质量问题,概不退换”。
一张床垫花了余大爷2 个多月退休金,余大爷又焦急又无奈,多次跑去店里协调希望能退货,但对方找各种理由搪塞不愿意退货。而没过多久,理疗店竟还跑路了。“直接关门了,找不到人了。”余大爷十分后悔,轻信了推销员的话。
□温馨提醒
维权途径多,注意保全证据
现如今,老年人当“剁手党”已不是新鲜事,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老人在网购时若遇消费纠纷,维权难度会更大一些。为此,记者联系了合肥市瑶海区法院民庭法官彭发传,请他为老年消费者网购维权支招。
彭法官说,在网购过程中,建议选择信誉较好的商家,并且注意保留好交易记录、聊天记录、购物发票、快递单据、保修卡等相关证据材料。当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时,有以下几种解决途径:第一,与商家进行协商。当网购商品出现问题时,最方便快捷的解决途径就是及时与商家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协商处理,达成和解。第二,向网购平台投诉。当商家怠于处理网购问题时,可以联系网购平台的客服向其投诉维权,要求其介入处理。第三,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第四,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第五,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王薇 徐静 季云冈 李晨阳 刘亚萍 焦伟韦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