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每隔5天,他就会雷打不动出现在菜市场各个摊点前询问价格。数字很枯燥,但是他知道背后是老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他十七年潜心钻研CPI调查,成为多个调查业务交流群的群主。
他叫李堂艳,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消价处处长,大家更喜欢叫他“堂主”。2004年7月从事消费价格调查工作以来,李堂艳和同事一道将合肥调查队消价业务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用实干助力“皖美国调”建设创新出彩。
消费价格调查工作细致而繁琐,一环紧扣一环;各种统计指标林林总总,不仅让外行人迷糊,统计人也一时难以掌握其中诀窍。2004年李堂艳通过招考成为合肥调查队消费价格处一名工作人员,开始的工作就是负责每5天调查菜市场的食品价格。柴米油盐肉蛋菜,这些本来应该是家庭主妇关心的话题,没想到却成了一位小伙子整天的工作。
“那时负责菜场采价,每月逢5逢10的日子都要到菜场采价,没多久经营户老板就认识我了,因为我只问价格不买菜,所以他们嫌烦,对CPI调查工作不怎么支持。”于是李堂艳开始从自身寻找原因,后来经调查才明白,摊主最烦一大早只问价不买菜的主。为了提升调查对象配合度,李堂艳采价时就会就手买点菜带到单位。每次采价后恰逢上班时间,李堂艳只好提着菜去上班,在电梯里遇见同事都会和他开玩笑,“一大早就把菜买好了啊!”、“小李将来真是一位模范丈夫!”
由于CPI调查专业的特殊性,因为CPI采价、审核、年度初始化等工作,李堂艳义务加班加点不下40天,特别是为了做好CPI年度初始化工作经常是连续奋战三四十天不休息。正是17年来的满腔热忱,勤于思考钻研、勇于创新,李堂艳逐步成长为调查系统CPI调查业务全国知名的专家,也成为同事们口中的“堂主”。几乎每年都受邀在全国流通消费价格调查培训班上授课,参与多轮CPI基期轮换程序测试与操作培训。作为全国CPI调查群管理员,李堂艳10多年来始终热心解答全国各地同仁的疑问问题。
疫情期间,李堂艳在老家湖北赤壁市农村的家中待了2个多月,汽车、火车等交通全部停运,无法及时回来上班,只能通过电脑、手机远程审核价格数据,给同事们解答疑难问题。后来短暂解封时,李堂艳辗转多地,先是从赤壁坐汽车往南走到湖南岳阳市高铁站上车,再路经赤壁、武汉……最后全程闭环到达合肥,在家居家隔离了半个月后,4月1日才正式上班,因为一直被关在家,李堂艳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已经对休息没了概念。
2020年7月份,合肥地区的洪灾导致部分市县农业设施损毁严重,为了了解灾后重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李堂艳深入庐江、肥西县有关乡镇调研灾情,与种养殖户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撰写调研报告供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参考;2021年10月,李堂艳针对菜价大幅上扬写的调研报告,也被合肥市政府采用。
因为业务能力突出,李堂艳先后获得国家统计局共和国优秀基层调查人、全国统计系统先进个人、安徽调查先进工作者、安徽调查系统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赵紫伟 耿天宇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赵明玉
编辑 许大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