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大皖新闻讯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刚刚落幕,这场汇聚了2000多家参展单位、4100多项创新成果的“科技大集”,展现了中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最新成就。

2017年获批建设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在科交会上设置了展区,全面展示了“大科学装置+五大高能级研究院+前沿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创载体+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全链条创新体系。

“五大高能级研究院”集中展示硬科技

人工智能研究院带来了“脑部专用全数字PET DigitMI i30”等9项展品,数据空间研究院带来了“产业智算大模型‘智链’”等4项展品,大健康研究院带来了“认知障碍评估训练与脑电刺激治疗系统RtES”等4项展品,环境研究院带来了“AI智慧水检实验室”等8项展品,能源研究院带来“纯氨动力船舶”等5项展品……5家高能级研究院携带30件硬核科技展品,让科交会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区闪耀科技光芒。

高能级研究院是安徽对标国家实验室主动谋划布局的大型综合型研究基地。目前,在合肥国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落地运行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数据空间研究院、环境研究院等五大高能级研究院,研究院均由两院院士或战略科学家领衔,集聚高水平人才1600余名,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脑成像平台、我省最大的P2生物安全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公共实验平台。

五大高能级研究院不仅是科研平台,也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速原始创新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基地。自建设以来,涌现一大批高水平创新成果,如能源研究院成功实现紧凑环芯部加料多脉冲重复运行技术,为未来稳态核聚变反应堆芯部加料工程化奠定基础;人工智能研究院成功研发人工智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新方法,为髓母细胞瘤的精准医疗开辟新途径;大健康研究院助力阿法纳生物获得安徽省首个核酸药物临床批件;数据空间研究院发布上线国内首个复杂网络计算平台“罗盘”……针对这些成果,研究院开展工程化开发和成果转化,孵化、引进企业80余家,正成为催生新技术、新产业的强大引擎。

大科学装置加速“沿途下蛋”

为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仅充分发挥五大研究院的作用,还努力推进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

大科学装置是为科学研究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装置或系统,被称为支持原始创新的“国之重器”。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建成同步辐射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等4个大科学装置,加上在建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合肥先进光源、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试验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一级核心站)等多个大科学装置,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正在逐渐形成,并日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氢能是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的新型能源。当前,安徽各地正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而依托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实验室科研成果成立的中科焓能(安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为氢能产业注入了新力量。

“我们瞄准氢能技术领域中关键催化剂、膜电极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和生产问题,突破核心材料‘卡脖子’技术,实现低成本、高性能、长寿命的国产化替代。”中科焓能创始人、CTO张伟于2021年在中国科大博士毕业后,就带着实验室的小伙伴们一起创办了企业,“当时,氢能产业规划刚刚制定,中国科大也开展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我们就响应号召,开始了创业,希望用我们大科学装置的科研成果,为氢能产业发展助力。”

2021年4月,中科焓能在科大硅谷正式成立,专业从事氢能领域中电解水制氢及燃料电池的研发、销售和服务。“我们的产品主要面向制氢和用氢两端客户,广泛应用于PEM电解水制氢、AEM制氢和燃料电池等多个技术领域,目前,产品已通过多家行业头部企业验证,并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已在氢能交通、绿电-绿氢耦合、绿色能源转换、氢健康等场景实现绿色低碳应用。”2024年8月,中科焓能实现了核心产品量产,预计2025年营收突破三千万元。“在科大硅谷的政策、基金、人才等支持下,我们已经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合肥高新区雏鹰企业等称号,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氢能关键材料的研发和性能突破,努力发展成为氢能关键材料领军企业。”张伟说。

通过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中科采象、中科普瑞昇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大科学装置已经衍生科技成果200余项,孵化培育企业近50家,带动了聚变能源、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蓬勃发展。

4月27日,作为科交会专项活动之一,大科学装置衍生成果路演对接活动在安徽创新馆举行,“程式化生物样本智能冻存装置及其产业化”等6个成果转化项目集中签约,“低成本高性能氢能催化剂的国产化替代与升级”等5个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项目路演发布,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又注入了新的力量。

让更多前沿科技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以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为目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创新平台集中布局、重大原始创新成果集中产出的创新高地,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

除了五大高能级研究院和大科学装置集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建设了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离子医学中心等30余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在支撑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通过完善科技成果捕捉机制、打造专业化人才服务队伍、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体系、促进创新载体优化升级、推动场景创新促进转化等六项举措,以生态赋能促进更多前沿科技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正在建设的合肥未来大科学城  何刚 摄

经过八年的探索实践,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国际一流的创新高地。未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进一步强化优质科技成果挖掘培育转化,发挥服务产业发展作用,完善开放合作生态,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上取得更大成就,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中结出更多硕果,为安徽“三地一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编辑 彭玲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