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殿清:十年一觉剧场梦 湖畔倒影几春秋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直播日前邀请到合肥保利大剧院管理公司总经理陆殿清做客,作为一位资深的演出市场掌舵人,合肥大剧院十年发展历程的见证者,陆殿清直言,合肥大剧院是一个“理念超前”的合肥文化地标,而身为北京人,在合肥的这九年工作和生活也让陆殿清感受到合肥剧场生活变迁中,折射出来的星星点点的闪光。且听陆殿清畅聊十年大剧院的爱与忧伤。

陆殿清

A 十年了,超前的大剧院仍然不落后

徽派:合肥大剧院作为合肥市的文化地标,见证了这座城市,十年间大剧院经历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陆总心里一座城和一个剧院的故事。

陆殿清:借这个平台和机会,感谢我们《新安晚报》和大皖徽派栏目这么些年长期以往对我们合肥大剧院的支持。借这个机会感谢我们合肥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对保利的信任和关心,感谢我们的业主合肥文旅博览集团有限公司,十年来对于大剧院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爱。特别感谢我们全市新闻媒体对我们的关爱,当然特别是感谢观众对我们的支持,不管刮风下雨烈日炎炎,都会来我们大剧院观看演出。

徽派:听您的口音,应该不是本地人。

陆殿清:我是北京人,我们集团公司是央企,总部在北京。全国100多个城市都有保利的分公司,全世界也有100多个国家也有保利的分公司。我走了很多城市,我们是2000年成立的文化公司,14年在香港上的市,剧院公司是03年非典那年成立的,在全国承接了64家剧院,像合肥这样的省会城市承接了12个城市。今年是合肥大剧院十周年,我从温州过来的,之前上海工作将近五年,温州工作不到三年,合肥整整九年,2010年10月份到的合肥,我也是看着这个城市的发展。

徽派:您是从北京上海包括温州这样的城市过来的,还记得第一次来合肥的情景,当时心里会有落差吗?

陆殿清:实事求是说,以前我没来过合肥。在上海工作这么长时间,去过黄山,只是路过合肥这个城市。头一次来到合肥,感觉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当时确实有点不适应,当时感觉来到这儿应该很暖,但是偏冷,吃的也不太适应。

合肥大剧院(资料图)

徽派:那当时接手剧院的时候有信心吗?

陆殿清:来到这个剧院我感觉,哇!咱们合肥大剧院06年建造的,09年9月份完工的,招投标最后保利来管理的。当时我感觉,包括到现在也是不落后的。通过业主和我介绍,96亩地,7万平米的建筑,歌剧厅、音乐厅还有一个多功能厅,有将近3000个座椅,在我们所管理的省会城市里面能在前10名,从我们的座椅数量到我们的硬件,现在整个体量,实事求是说,10年过去了也是不落后的。但是我想说的是什么呢,这个体量,当时领导给我说预算是7个亿,在多少场合我都说过这个话,什么概念——我在保利管理过这么多剧院,也去过很多剧院,体量跟这差不多的,甚至比这小的剧院,应该都得15个亿。我为什么说这个话呢,我们合肥市的各级领导,是敢担当的敢负责任的,建了这么个剧院,十年后整个设备设施一点都不落后。

徽派:想法还是挺超前的。

陆殿清:7个亿建这么大一剧场,我整个就看了一遍。因为我在北京是搞技术的,我们的灯光音响设施设备是谁家造的,我的心里是有数的,应该说非常非常好,并且我们的工程设备,在国内,在剧场里面也是超前的。为什么呢,我们跟天鹅湖是连着的,是水源热泵。省下这么多钱!06年合肥我就看了看,指标吧,GDP也就是1000多个亿,财政收入不到200个亿,但是政府的意识非常超前,我刚才说了这些设备用了10年了都没有落后,非常好。就是为了市民的素质,子孙后代。

B 十年了,已经不用给观众叫车了

徽派:对,我到周边杭州南京的剧院去看过,比较下来,咱们安徽合肥大剧院绝对不输。10年前硬件和政府的意识给了你信心,但我不知道你个人体验来看,当时合肥市民对于剧场的接受度是怎样的。

陆殿清:我来的时候2010年10月份,应该说也不是很好,特别来到政务新区,那会万达还刨坑呢,我来的时候只有安徽广电、合肥政府、大剧院和奥体中心,当时感觉交通非常不方便,公交不方便,出租车来得都很少,所以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一直在坚持,所有我们的自营演出,我们来一个大车,公交129路,现在就是大巴车了,给来看演出的市民送到市里去,我们自己花费,坚持十年了。实事求是说,就是觉得做演出很累,交通不方便,第二人来的也少。

《歌舞青春》舞台照

给我印象最深的,我刚来那年10月,演的美国原版《歌舞青春》,引进了,非常不好在哪儿,运营中心发传单小册子啊,尽了很大努力,我记得整个票房14还是15万,上座率百分之二十多不到三十,也就这样,那个戏单场成本40万,但是怎么办呢?这么好的演出都这样。当时北京总部给我们下达的指标全年下来是600万,很难,总不能全靠政府补贴,最后我们就说先保住,先做一些冠名,大的企业冠名,包场。但是做了一段时间觉得也不行了,可以锦上添花这么做,救急可以,老让人雪中送炭不行。随着合肥经济的发展,大剧院也在发展,水涨船高。13年以后,我感觉市场越来越好。

徽派:哪些演出让您感受到了这个变化?

陆殿清:还是说头里,11年,《打开艺术之门》在我们院线这是一个品牌,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11年大概是12场演出,针对小孩的,暑期的一个多月时间,我们的品牌演出就是一个暑期营养孩子一生的一个品牌,实事求是说,上座率基本就是一半的观众。这个我在温州这个城市,10年我还在温州,不是说温州就怎么怎么着,也是《打开艺术之门》十来场演出,一个暑期场场爆满。孩子项目都卖不好,我很困惑,这城市怎么回事呢?当时我感觉作为省会城市不至于,还得想办法。第二年,保利地产进入合肥,我们就谈了一下,本来也是一家嘛,还是冠名的传统老路,刚开始运作很难。现在我们这个《打开艺术之门》,可以做30场演出,基本一天一场到两场,非常好,再制定一些票务政策,基本是场场爆满。通过这几年我就感觉,不能老雪中送炭,得培育这个市场,根据你的项目和演出内容要多做活动,宣传该怎么做怎么做,但一定要做活动。

《玛蒂尔达》宣传海报

徽派:现在应该是越来越好了,感觉很多演出的票都是一抢而空。

陆殿清:今年《玛蒂尔达》我们做了8场,我们敢做8场,是因为前年《人鬼情未了》我们做了4场,市场非常好,才有的这个底气。《玛蒂尔达》后面4场也是非常好,场场爆满。

徽派:《玛蒂尔达》也是原版引进的英国国宝音乐剧,那和最早《歌舞青春》比较,有变化吗?

陆殿清:那就天壤之别了。《玛蒂尔达》8场演出将近300万票房,所以说大剧院也是随着城市发展一块起来。活动怎么做也是在摸索,接地气啊,照北京上海照抄照搬肯定不行。通过在我们大剧院内部的宣传,也要到户外去。我们拿出一部分票,特别是小孩的票,送一部分票,家长肯定要买票陪孩子,你不可能让孩子一个人进来是不是。

C 十年了,请进来的同时也送出去

徽派:十年剧场变化了,走进剧场的人的变化大么?

陆殿清:变化非常大,里面业内人士也很多,知道大剧院在演什么,根据剧目来观看。特别是国外一些好的,舞美特别棒的,我都带他们到后台去看,看看人家的设备设施。给我印象特别深的,国内咱们这个《永不消逝的电波》,舞美实在做的太好了,这是咱们自己做的。

徽派:像这样的经典为什么不能多引进一些到合肥?

陆殿清:这个戏是最近上的,刚刚排的。我想这十年,在完成好规定动作履约合同,自营演出88场外,15年开始我们的自营演出就已经达到120场,超了很多了。合同当中全年演出在150场,15年以后咱们上300场,17年以后就更多了,基本在370场以上。10年3073场,接待观众230万,平均一年300场。我们一直在引进。

徽派:这个数字在全国……

陆殿清:这个不能比,因为很多单体剧院在里面。我感觉合肥这个体量再过三四年,上四百场没问题。我08年离开上海,我离开的时候已经是350场了,到现在是700场,河南也已经达到450场。所以说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17年以后我们跟当地的领导、我们的业主一块商量,应该多做些活动,自选动作。13年我们很困难的时候,我们和合肥市委宣传部和合肥市文联一块创了“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坚持六年多了,最近这期是沪剧当家人茅善玉老师来讲,完全公益的,观众老百姓凭身份证领票就能进来,这就是我们请进来的,我们请的都是全国大家,濮存昕老师、姜昆老师啊,我们想通过他们来看合肥。上一期上海的剧评老师毛时安,我亲自去合肥南站接的,他90年代来过合肥,我当时陪着他围着天鹅湖转了一圈,他说合肥都这样啦!正赶上我们天鹅湖的灯光秀,更炫了。让全国的艺术家来看合肥,通过他们来宣传我们合肥。也满足观众不用去别的地方,在合肥就能现场听他们的艺术人生。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徽派:那这个效果怎么样?

陆殿清:76期了,再辛苦再累也一直在坚持着,马上就要到春节了,我们请了王璐瑶老师。再辛苦也都值得。另外我们请进来就是上海艺术节,今年是21届了,这是个非常好的项目。最早是文化部主办上海承办,前几年无锡宁波做了分会场,合肥按照国家的战略,长三角,把大上海的资源用上,今年就是《永不消失的电波》来合肥开场的,非常好。咱家好的节目也被送出去,出去好几台节目了,舞剧《立夏》,今年是咱们的《巢湖民歌》,都走出去了。另外,把咱们合肥本土的庐剧推到保利院线去,让外地观众看到咱们合肥的节目,第一年我记得是《孔雀东南飞》、去年是《李清照》、今年是《梁祝》,到我们全国院线去巡演,特别是到大城市去演,让大家了解合肥。

D 十年了,大家知道指挥转身再鼓掌

徽派直播走进大剧院

徽派:您刚才这介绍,俨然您已经是半个合肥人了。做的都是有意义的事情,载体还是文化。剧场满足了观众的精神需要,那这10年观众多于剧场文化和各类规则的接受度有提升吗?

陆殿清:非常好。变化很大。实事求是说,刚来合肥的时候,因为也看到了,特别夏天的时候,我们的观众穿着大裤衩、北方叫拖拉板就来了,特别在音乐厅,都是高雅的交响乐、国外的音乐家在演出啊,那时候,我们都准备了布鞋,真准备了。严格按照保利的管理要求,曲目间不能进场,好多观众不理解,我到这你为什么不让我进啊,这个管理上保利都是一条直线,都一样,严格按照要求,慢慢就习惯了。

徽派:现在大家应该慢慢都能理解了。

陆殿清:现在观众非常好,西装革履来欣赏音乐会,有自觉性。曲目间不鼓掌,真的不鼓掌。国外大的交响乐团过来,一个大的曲子中间有很多乐章,基本上都养成习惯了,指挥只要不回头,不转过来给大家鞠躬,大家就不要鼓掌,前面提示一下,大家就都知道了。曲目间不能进场,不能里面在演奏观众啪啦啪啦进来了。

徽派:这十年,合肥不仅高楼多了,文艺青年越来越多,需求也很多。但我们舍得花这个钱,可感觉并没有多少好的剧目让我想要走进来。

陆殿清:还是从这个《永不消失的电波》开始说吧,这是咱们上海艺术节的合肥分会场的开幕演出,要感谢合肥市委市政府作为主办方,拿出真金白银我们降低票价,就是为了让合肥的观众走进大剧院,观看他们喜欢的演出。开票前我们测了,网上看到了,上海南京武汉的都有买票的粉丝,当时我们严格规定,我们会员也好,一个人不能超过四张票,就这样两个小时也就卖完了。当然这里有个人喜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也可能是我们宣传不到位,其实这两年很多经典剧目,《北京人》、《犹太城》,吕思清,几天就卖空了,李云迪等等,几年几场演出都是瞬间卖空。实事求是说啊,第一是剧目引进还不够,第二可能也跟我们的宣传有关系,告知度不够。

E 十年了,有些戏确实还是不敢接

徽派:不管什么招,得让人先走进剧场再说。

陆殿清:大家过来之后免费看一看也都是好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初心,坚持公益。像《艺术名家大讲堂》,有大家过来,让老百姓进来看一看大剧院,也都是非常好的,再困难也要坚持。后面我们合肥大剧院也要艺术教育,选拔,让孩子们进入大剧院,有机会登上大剧院的舞台。牢记使命,使命是什么,一定要是高雅的艺术,让世界的中国的最高端的进入到合肥,基本上不用再去北京上海南京。实事求是说南京、武汉市场比我们好,前段时间演《浮士德》我去看了,《巴黎圣母院》、《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南京有很多常,南京这几年每年有3部大的音乐剧,话剧就更多了,但我们有些戏不敢排。

徽派:不敢?

陆殿清:对,承担的压力,票房的压力和成本太高了,怕市场承受不了。这种大的演出,像今年做的《玛蒂尔达》一演就是一周,8场,签合约就是这样要求的。明年的美国百老汇原版舞台剧《狮子王》就两个地点,在武汉和北京,我们只能到武汉去看,71场,最少两个月,这个成本就很高。

徽派:他们有这个信心?

陆殿清:我刚才不是说了么,必须要有政府资助,如果政府不给资助,我觉得任何城市都有风险。武汉接这个项目,肯定是觉得它这个戏的品位对提升武汉的形象有作用,老百姓不用到国外去看,这是百老汇的《狮子王》第一次进中国。如果票价太高,老百姓肯定进不来,这个戏将近5000万的成本,完全市场化肯定不行,这得多少钱一张票呀。所以我说,一个好的项目、不是单场演出,肯定离不开政府。后来我给武汉算笔账,71场演出,将近20万人看,不可能都是武汉人看,外面周边起码10万人进了武汉,对武汉经济拉动不下于3000万,必须要算这个账。政府有眼光啊,要算这个账。《永不消逝的电波》来也是,你从上海过来看,是不是也要在合肥住一晚上。

音乐剧《白夜行》海报

徽派:演出也不是那么单纯的事情。

陆殿清:对。明年我们大剧院会有很多好的剧目。1月份江珊老师《守岁》和克莱德曼的钢琴音乐会,4月份韩雪的音乐剧《白夜行》,8月份佩斯老师的《戏台》,10月份左右陕西人艺的《白鹿原》,很好的戏,都没问题。12月份法国原版的《摇滚莫扎特》,演5场。如果院线有更好的大的剧目,我还想做,咬咬牙接下来,合肥市场需要这些高端的剧,不敢做也不行。

徽派:市场还是要培育。

陆殿清:对,市场还是在培育,再大的困难也要做,不能不做,光等着来租场地,影响力是不够的。去年捡了个漏,别的地方剧场刚装修,演员受不了我说到我这儿来吧,就是人艺的《司马迁》,来肥演了两场,反响非常好。

F 十年了,有点困惑也有点期待

徽派:一路走过来,现在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陆殿清:市场这块靠自己,指着政府补贴,1700万的补贴,在15年二期合同以后,每年都在2200万以上,超出了政府的补贴了,场次都370场了。我想补贴这块没有肯定不行,有些剧目,按照100多场自营演出走下去,整个成本在3000多万下来,没有政府这块补贴肯定演不了这么多。很难的,政府和我们的业主也给我们很大帮助,大剧院运作十年了,跟我们的车子一样,不保养肯定不行。但是还好,外面的领导过来,特别管理剧院的领导到合肥来,一说十年,大堂这么干净,进了剧场座椅基本没有剐的没有脏迹,我自己感觉设备设施有很大问题,不是说出现什么问题,正演出呢音响不响灯光灭了,或者出现消防问题,这块都要预防,还是要投入。一个好的消息是,地铁和下穿通了,前面道路整个出来了,们坚持了十年的公交车可以去掉了。

徽派:天鹅湖畔的大剧院是我们大湖名城的文化地标,您心中赋予了它什么样的意义,今后有什么目标?

陆殿清:肯定会越来越好。我的目标用两到三年,演出必须达到400场以上,票房收入上3000万。更大的演出,更高端的演出,一定要进合肥。成本高,你的收入才能高,一百万的成本才可能80万的收益,只有提高了票房收入才能占领这个市场,任何一个城市只要有剧场,怎么去占领这个市场,靠的就是收入。第二,我们一定要做会员,大剧院就这么些个座,刚来到合肥,我们会员不到一万,15年以后会员发展很快,现在达到8万了,我的目标是这几年必须达到10万。上海东艺我在的时候50万会员,很多信息我们都是先给会员,就不发愁了。会员发展不起来,好多大演出不敢接,会员对于剧院的发展,是必须要做的,非常重要。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文 薛重廉/图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