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即时看

第九届中国手工造纸传承与发展研修班在中国科大开班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0月29日上午9.30,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主办,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手工造纸传承与发展研修班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报告厅开班。

第九届研修班将继续弘扬手工纸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与发展理念。本届研修班20位学员来自北京、天津、辽宁、安徽、浙江、四川、重庆,有宣纸制作技艺、富阳竹纸制作技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纸笺加工技艺等国家级手工造纸非遗技艺项目的相关传承人和从业者,按计划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住校学习30天,学习方式以课堂讲授、交流、工作坊体验、实验室检测分析、创意交流与设计为主,辅以现场游学、考察实践。期间,杜伟生、陆宗润、陈刚、汤书昆、龚德才、周荣庭、贡斌、易晓辉、冯彤、黄飞松、刘靖、季玉方、刘洁如、陈彪、张燕翔等来自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汉纸研究中心、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研修领域代表性专家,将与学员分享多元化的知识和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手工纸实验室、新媒体研究院、中国宣纸博物馆、合肥掇英轩纸笺加工基地、皖新传媒图书博物馆、皖南徽墨、宣笔、宣纸基地厂家等将成为研修班实践实修的开放课堂,为手工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开阔实践实修的新空间。

记者了解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启动,是当代中国非遗保护与发展非常有国家意义的创新部署。2015年夏,文化部实施了该计划进驻高校先行的试点。2016年,工作在全国正式展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列为全国首批8所研修项目实施单位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手工纸研究所具体承办实施。从2016年5月手工造纸主题的研修班正式启幕,到2019年12月成功举办了八届,已有162位手工造纸非遗传承人通过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0天的住校学习与访学而顺利结业,在业内和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全国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与行业口碑。

从第一届“非遗进科大”手工造纸研修班到现在,来自黑龙江、辽宁、北京、天津、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江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四川、重庆、陕西、山西等20余省市的国家、省、市级传承人,代表了宣纸制作技艺、富阳竹纸制作技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纸笺加工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龙游皮纸制作技艺、平阳麻纸制作技艺、蔡伦古法造纸技艺、泽雅屏纸制作技艺、滩头竹纸制作技艺、将乐竹纸制作技艺、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傣族手工造纸技艺、藏族手工造纸技艺等十余项国家级手工造纸非遗技艺项目。非遗传承人通过在中国科大校园的学习与熏陶,收获了以往没有接触到的大学氛围与科学文化,同时,也给予中国科大校园诸多传统人文色彩。

中国科大(人文学院牵头)在多年文房四宝研究的基础上,于2020年8月正式获批教育部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文房四宝工作坊基地,开始进入正式建设阶段。基地为本领域全国唯一布局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一体的新型工作平台,是该校目前在落实中央要求高校履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抓手。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