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丹顶鹤掠过滩涂霞光,勺嘴鹬轻点湿地涟漪,麋鹿穿梭林间觅食......万千奇妙生灵在盐城写下动人诗篇。4月23日,“全国重点媒体盐城行”采访团走进盐城条子泥湿地、黄海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荷兰花海,一睹大美盐城的生态画卷。
447种,盐城也有“打鸟”胜地
4月23日,“全国重点媒体盐城行”采访团来到盐城条子泥湿地,感受“鸟类天堂”的独特魅力。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关键节点,条子泥湿地以其丰富的底栖生物资源和修复后的健康生态系统,成为候鸟迁徙途中不可或缺的“加油站”,是当之无愧的“鸟类天堂”。
今年春迁高峰期,条子泥湿地观测到超过数十万只候鸟,其中不乏勺嘴鹬、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种。在全球首个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720亩高潮位栖息地,记者通过望远镜清晰地观测到候鸟,它们时而梳理羽毛,时而悠闲休憩,时而展翅翱翔,怡然惬意。
截至2025年2月,盐城市野生鸟类记录共计23目73科447种。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种“打卡”亮相,展现了生态资源的多样性,也是生态保护成效的鲜活印证。
游客在观鸟(现代快报供图)
荒滩变森林,“天然氧吧”美如画
在盐城黄海湿地,有一处“天然氧吧”——黄海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令天南海北的游人心向往之。度假区拥有“江苏最美风景道”美誉的水杉、银杏长廊,享有“全国首家零碳旅游度假区”称号,园内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平均5200个每立方厘米,PM2.5值常年低于8,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沿着海林大道漫步,树木遮天蔽日,耳畔鸟鸣萦绕;坐上观光车,风在耳边呼啸,仿佛穿梭于绿色的时空隧道;登上森林之眼,视野瞬间开阔,整片森林尽收眼底......眼前令人着迷的美景,在多年之前,竟然只是一片荒芜的滩涂。度假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沙尘飞扬,盐霜泛白,飞鸟不栖’是曾经这片土地的真实写照。1965年8月,东台县委决定:在沿海滩涂几万亩荒地上,建立一座林场。”
半个世纪,几代林工,前赴后继,拓荒造林,用一株株水杉苗将昔日贫瘠的沿海荒滩建成了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
如今,黄海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保护与利用完美结合,不断提升“两山”转换价值,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态会客厅”。
黄海森林
与珍禽共舞,探访“退休”鹿王
“头脸狭长像马、角像鹿又与其它鹿略有不同、蹄子宽大像牛、尾细长像驴”,在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绰号“四不像”的麋鹿是这片土地上当之无愧的主角。
“今天我们要去看望曾经的‘鹿王’。”在景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一行人看到了正在悠闲晒太阳的2020界“鹿王”。据工作人员介绍,保护区每年都会有一次‘鹿王’争霸赛,雄鹿经过激烈角逐决出唯一的‘鹿王’,而这只麋鹿正是在2020年的‘鹿王’。“我们把‘退休’后的‘鹿王’专门放在这,其实也是为了弥补游客想要看鹿王的念想,在它‘退休’前可能不那么容易见到。”
2020年的“鹿王”
相比于“退休”鹿王的与世无争,其他正值壮年的麋鹿却化身“胡萝卜诱捕器”,每当有游客投喂胡萝卜时,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走上前来,甚至吃完后还不舍得离开,一双大眼睛直直地望向游客继续央求食物。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承担着保护麋鹿、丹顶鹤及其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野生麇鹿种群的重要任务。经过三十多年的有效保护,这里的生态系统已日趋完整,保护区的生物圈在逐年扩大,生物量在不断上升,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达283种,含丹顶鹤、白头鹤、小青脚鹬、黑嘴鸥、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秃鹫等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及白额雁、小天鹅、鸳鸯等4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与珍禽共舞”,成了麋鹿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
保护区的孔雀
走进郁金香花海,绽出文旅新“花”样
一望无际的郁金香花海,绚丽多姿的绣球花架,烟雾缭绕、宛若仙境的鲜花喷泉......走进荷兰花海,处处是景,步步生花。盐城荷兰花海占地3000亩,种植花簇数量达3000万株,品种达300多个,是目前国内种植郁金香面积最大、种类最多形态最美、业态最全的“中国郁金香第一花海”。
当被问到为何叫“荷兰花海”?工作人员徐女士告诉记者,与一位荷兰人有着密切关系,“来自荷兰的郁金香技术顾问尼可,带着郁金香的种子,踏上了这片土地。多年来,他深深扎根这片热土,打造出‘中国郁金香第一花海’——荷兰花海,将‘一朵花’种成了‘一片海’。”
如今,荷兰花海依托自身优势,精心设置鲜花打卡点和互动体验项目,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更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元的消费选择,让“赏花经济”持续升温,绽出文旅新“花”样。
郁金香花海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魏顺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