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语|社会善意不该是危险的“挡箭牌”

近日,成都一火锅店老板端滚烫的火锅被小朋友冲撞,当即强忍烫伤疼痛没有松手。4月24日,老板刘先生表示,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不能烫到小朋友,为躲避只能转身将油泼到自己身上,最终自己的手被烫红了,好在小朋友毫发无损。刘先生称,事发后孩子家长立刻去买了烫伤膏,自己目前已经恢复好了。

今天,“火锅险淋小孩 老板强忍烫伤不松手”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人们被火锅店老板的善良和忍耐打动,但也有人追问,为什么孩子在这么危险的地方乱跑却没有家长或店员阻止?老板为了保护小朋友而受伤让人敬佩,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一次善良确实化解了危机,但不是每一次都能这样幸免于难。这次事件值得引发社会深思,对于孩子的监管不可缺位,面对潜在危险更不可抱侥幸心理,社会善意不该是危险的“挡箭牌”。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老板第一反应是选择保护他人而牺牲自我,这是最本真的善良。同样地,老板的善举也换来了小朋友家长的感恩和购买烫伤药的补救。但仔细想想,这样的意外本可以提前避免。在火锅店这样危险的区域,孩子家长应该及时提前告知风险并留意看管好孩子的举动,当孩子奔跑有冲撞他人风险时,家长必须及时制止,同样店员也需要进行提醒。

家长给老板购买烫伤药,固然是尽到了最基本的责任,但若能提前看护好孩子,很大可能就不会造成这场意外伤害。作为监护人,如果在公共场合不尽到监管责任,不仅容易让孩子陷入危险境地,还可能给他人带来麻烦或者是造成伤害。近年来,类似的事件比比皆是,家长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低头玩手机,对于孩子的行为全然不知或者疏忽大意,导致小孩意外从商场扶梯坠落、意外落水、坠楼等,悲剧发生。教训是惨痛的,不能事情一过就抛诸脑后。

社会对善意的赞美,不应掩盖对监护缺位的追问。这场意外,老板的善举值得我们点赞,但更应该敲响警钟。面对公共场所的危险区域,家长需要担起监护职责,商家等管理方也应加强防护措施和尽到提醒义务。当不确定性的危险来临,每个人释放善意是值得鼓励的,但在可预知风险面前,我们更应做到预防和躲避。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及时排除引发触电、烫伤、跌落等伤害的安全隐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等。所以,对于现实生活中监管缺位的家长,是该考虑让法律的刚性约束真正落地见效,以此尽可能减少悲剧的发生。(汪艳)

编辑 王翠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