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3000里捐“髓”救人:皖籍医学生时家恒为白血病患者送上重生希望

大皖新闻讯   5月13日中午,历经 5 小时,医学生时家恒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16毫升,成为安徽省第750例、马鞍山市第113例、当涂县第14例捐献者。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第一时间由志愿者送往华北某医院,为一名白血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

时家恒今年21岁,马鞍山市当涂县人,是河北某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一名大三学生。2023年7月,回到家乡的他听说县里组织集体献血活动,就报名献血并参加维护秩序的志愿服务。在活动现场,遇到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招募造血干细胞留样志愿者,他也欣然填表登记,并献血留样,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这也成为时家恒一次很有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

时隔20个月后的2025年4月上旬,正在上课的时家恒接到中华骨髓库马鞍山站的电话,得知有患者和自己HLA分型相合。他当即表示自己做为一名医学生,愿意回到安徽捐献造血干细胞,以此履行救死扶伤的义务。随后,他电话征得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4月中旬,患者所在医院申请加急程序。在中华骨髓库志愿服务总队河北大队的大力支持下,时家恒完成了高分辨采样和捐献前体检。4月下旬,捐献计划下达:5月8日入院,5月13日捐献,期间注射动员剂。时家恒所在高校收到红十字会的捐献公函后,对其捐献给假等事宜予以了大力支持。

5月8日下午,时家恒乘坐高铁抵达合肥站,合肥市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前往接站,并送他前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办理入住手续。得知时家恒往返3000多里捐“髓”救人,安医大二附院血液科也做了精心安排。由此,从登记留样到成功捐献,时家恒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社会实践答卷:“以医学生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我都愿意为另一条生命的延续献上我的一些微薄之力!”

大皖新闻记者 金学永    通讯员 徐曲明

编辑  崔恒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