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语|大同将设环卫工“助人为乐”基金:社会关注带来积极改变的正向范例

近日,山西大同两名环卫工4小时翻找8吨垃圾为游客找回儿童手表一事引发热议。大同城管局负责人回应,下一步会对环卫工人给予一定奖励。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成立“助人为乐”基金,以后对所有乐于助人的环卫工都会进行一定奖励。

在社会目光聚焦之下,当地城管部门没有躲避负面评议,“坦诚接受老百姓的批评”,从外界声音中听取采纳有益的建议,积极改进工作,直面舆论的诚恳态度让人赞赏。

这是一次值得关注和探讨的公共服务议题。环卫工人在8吨垃圾中为游客找回意外丢失的儿童手表,游客、环卫工、管理部门三方在这次事件中带出两个议题,一个是管理部门与游客,公共服务如何更有效率地满足公众需求?一个是城管与环卫工人,如何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本来,打了12345服务热线就有人帮助找回遗失物件,对公众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利好。至于怎么找、付出什么代价,原本是职能部门内部管理问题。偏偏,高温天气4小时翻找8吨垃圾,这些具象近乎可感的元素,让很多人看着环卫工穿着长袖制服在闷热环境中翻垃圾图片,恻隐之心油然而生,这时听着“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的话语,就不是那个滋味了,进而质疑管理部门“对内加压,对外讨好”、“牺牲他人,博取美名”。

对外,要及时提供便利、满足公众需求;对内,要厘清环卫工职责范围、合理配置资源,无疑对服务管理部门提出较高工作要求。若能以平常心正视社会评议,变舆论压力为改进工作的动力和契机,正如大同城管局负责人所言,对工作本身有促进作用。此次事件中,两名环卫工人4小时人力、将中转站8吨垃圾转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场的运输资源,都是为儿童手表付出的“机会成本”。这个代价该由谁来付?类似事件比如游客自陷风险,救援费用谁出的问题,比如乘客让网约车司机空载把遗落在车上的物品送回,该不该给补偿,能否参照考量?另外,能否使用技术手段来提高服务效率?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改进服务的机会。

因为儿童手表一事,大同城管工作往前迈出了一步:环卫公司将拿出部分经费成立“助人为乐”基金,目前正在制定奖励规则。这是社会关注带来积极改变的又一个正向范例,就像上一次网络聚焦“保洁员休息室不该是卫生间最后一个隔间”议题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保洁、环卫工人的工作境遇。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弱势劳动群体被看见、被善待。因为他们的体面与尊严,折射出社会文明的尺度。

大皖新闻记者 江婷

编辑 汪艳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