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2014 年,亳州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9500人,三年来,通过持续推动产业扶贫、健康脱贫、金融扶贫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已累计脱贫251193人,出列贫困村172个。目前,亳州市通过开发市县乡村四级统一的扶贫信息平台等举措,再次将扶贫工作推向新的高潮。据了解,2017年,亳州市脱贫攻坚将为谯城区摘帽,扶持89个贫困村出列、137341人脱贫。
贫困户在合作社摘辣椒。
脱贫引入“互联网+”
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来到亳州市大数据中心进行采访,谯城区扶贫办负责人杜娟介绍,2015年10月份以来,亳州市委市政府以扶贫大数据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手段,设计开发了市县乡村四级统一的扶贫信息平台。
“通过该客户端可实时了解贫困户信息、实时查看帮扶举措、实时跟踪措施落实、实时评估脱贫成效、实时监督扶贫过程,推动扶贫工作各环节的精准落实。”杜娟介绍,随后又向记者演示了整个APP的操作流程及所能办理的业务。
据介绍,作为亳州市脱贫攻坚信息平台手机版,“亳州扶贫”手机客户端设置了9大模块,包括综合查询、跟踪督办、随机抽样、扶贫地图以及措施落实、措施大全、文档资料、问题征集、扶贫工作队等。
亳州扶贫手机客户端分为内部版和公共版。“内部版只有管理部门和扶贫干部能看到,因为牵涉到扶贫户的详细信息。”杜娟解释,公共版则是面向大众的,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对扶贫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捐款或者是申请对贫困户进行帮扶。
作为脱贫攻坚信息平台的手机版,“亳州扶贫”手机客户端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搭乘信息化快车,实现了扶贫信息精准查调、扶贫督查精准高效、扶贫措施精准落地和扶贫干部精准管理的“四个精准”。
目前,这个平台进行了全面升级,充分与国家扶贫系统兼容,能够将国办系统贫困人口基础信息直接导入,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又体现了亳州特色,将扶贫对象及需求、脱贫时限、扶贫措施和帮扶责任人“四项清单”搬到平台上,实现了“实时了解贫困户信息、实时查看帮扶举措、实时跟踪措施落实、实时评估脱贫成效、实时监督扶贫过程”五大功能。
为坚决贯彻省委部署,亳州市又完善了扶贫工作队管理这一版块。扶贫工作队员首先要“在村签到”,系统将签到人员当前位置与村部位置比对,五公里范围内可成功签到,超出范围无法签到。扶贫工作队员也可“离村报告”,外出向系统提交离村报告,乡镇党委和市县组织部门依照权限进行审批。工作之余,扶贫干部还可“记录日志”,记载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抒发扶贫中的酸甜苦辣。
农场为贫困户代养羊
在谯城区魏岗镇,2015年,首批扶贫羊发放,由于贫困户受场地、技术、劳动能力弱、家中有卧床病人或残疾人需要照顾等因素限制,导致贫困户不会养、不能养、不愿养。为解决这一困境,贫困户代养羊项目由魏岗镇巨亿物业家庭农场承担实施。
贫困户在农场院里喂羊。
场长蒋占阳向记者介绍,场里与贫困户和政府事先签订了三方协议和风险防控协议。按照风险防控协议,由养殖场负责为贫困户的代养羊购买保险。配备专业兽医师,加强动物防疫,配备专业畜牧师,强化饲养管理,提高能繁母羊产仔率和存活率养殖场负责销售渠道建立,并保障销售通畅,确保贫困户按时足额获得养殖收益。
按照协议,贫困户每年每只能繁母羊净收益为500元。收益按时足额打卡发放到户,镇政府作为第三方履行监督责任,协议有效期三年,三年后贫用户可自愿选择继续代养或自养。
截止2017年8月底,该养殖场已经兑现代养收益102.36万元。
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
年丰扶贫工厂是张店乡依托蔬菜特色产业建立的一家贫困人就业脱贫的工厂之一。基地现有蔬菜860 亩,年用工200余人。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增加贫困人收入,年丰扶贫工厂主要采取“务工工资制”和“承包工资+ 分红制”两种模式进行工厂化脱贫。
一方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在年丰蔬菜生产基地务工,贫困人口的工作由合作社统一安排,按时上下班,每人每天工资为70元,一个贫困人口年收益一般在6000-15000元。
另一方面,合作社将基地钢架棚承包给贫困人口进行管理,棚内蔬菜由年丰合作社负责栽植,生产投入品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由合作社统一安排,棚内蔬菜生长日常管理承包给贫困户,包括棚内放风、余草、浇水、采摘等都由承包人员负责。合作社每天给予承包人员60元工资,待蔬菜售完后,按照蔬菜总收入给予承包者进行分红,一般菜价高时按10%分红,菜价低时,按20%分红。合作社承诺,无论遇到自然灾害还是市场行情波动,都不会低于每人每天70元。
多种扶贫举措相补充
为推进产业扶贫提供保障。亳州市建立县级扶贫项目库,286个贫困村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30个,完善到户扶贫项目清单。抢抓政策机遇,建立扶贫光伏电站联合选址工作机制,采取“相对集中、虚拟到户”模式加快建设非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今年新建成1949 个光伏电站并如期并网,总投资26亿元、总规模372.04 兆瓦,光伏电站规模占全省的25.2%。
为抓好健康扶贫,亳州市认真落实省“351”和“180”保障政策,1-8 月份,117.65 万人次贫困人口享受“两免两降五提高一兜底”政策,“一站式”即时结算5.92 亿元,总报补5.36 亿元; 住院补偿12.15 万人次,住院总费用4.6亿元,住院总补偿5.3 亿元; 门诊补偿105.5 万人次,门诊总费用0.6 亿元,门诊总补偿0.4 亿元。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的一般慢性病患者参照“180"政策报补,并已开展门诊送药上门工作。简化慢性病鉴定和发证流程,组织对全市贫困人口的免费健康体检,除长期外出人员需分散体检外,集中免费体检27.78 万人。
为抓好教育扶贫,亳州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每学年分别补助500元、800元、1000元。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全面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作业本费和教辅材料费。
在金融扶贫方面,出台《亳州市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实施意见》、《亳州市光伏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坚持精准评级、精准授信的原则,围绕“贫困户授信率100%、户均授信额不少于5 万元、获贷率力争50%以上、户贷户用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0%以上”等目标,全面提高评级率、授信率,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应贷尽贷、应享尽享。推行“户贷企用,分贷统还”金融扶贫模式,设立扶贫贷款风险防控资金,'提倡“傍大款”而不是“垒大户”。全市新增扶贫小额信贷14.6亿元。
扶贫工作不断创新
试点推行危房改造资金提前打卡、村里代管模式,解决筹资难问题。今年已完成危房改造24502户,竣工率100%,提前完成了省住建厅下达的13410户的建设任务。
开展无户籍人员及分户情况调研,解决无户口人员户口登记、户口分立、死亡注销等问题,规范扶贫对象户口管理,全面完成17727名扶贫对象无户口、扶贫对象应分户、扶贫对象应合户、扶贫对象死亡户口注销登记等问题。
到乡镇为残疾人集中开展办证服务,服务群众13万余人,符合条件的共办证5706本; 做好贫困残疾人家庭人员驾驶技能脱贫培训工作。针对个别沾染上恶习贫困户,加强关心、教育、引导、帮助,并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公共服务岗位、鼓励贫困户参与驾驶技能培训等方式,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向符合条件的32257人发送汽车驾驶员C1和B2照的培训政策宣传短信,截至目前报名参加汽车驾驶员C1和B2照培训1048人。开发“水塘看护员”岗位4330个。
学习借鉴兰考、井冈山等已脱贫地区成功经验,制定“春风行动”计划,帮助贫困户做好家庭基本生活用具的配置。按照“五净一规范”标准,开展“共建整洁庭院:助力脱贫攻坚”专项活动,做好贫困户家庭环境整治。
做细做实农村建档立卡之外低保户排查清理工作,对所有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农村低保、五保和城市低保家庭实施“关爱工程”,发放《关爱簿》,使其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姚凯 摄影报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