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崛起样板

 

淮北城市风貌

淮北城市风貌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淮北,皖北经济重镇,国家重要的能源城市。2016年9月,淮北市首次提出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成为淮北市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方向、招商引资和创新驱动的指引。一个个重点建设项目,气势磅礴地掀起了绿金淮北新一轮经济转型发展的浪潮;一组组崭新的数据见证着淮北项目建设的新跨越,描绘着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宏伟蓝图。

马达虽小,前景可不小

你可能还不知道,国人所使用的手机振动马达有三成都来自淮北。金龙机电(淮北)有限公司于2013年投产,是淮北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成功案例。

在金龙机电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个黄豆粒大小的微型马达要经过几十道生产流程。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每个车间都设置了全封闭的测试间,“检测员通过测试马达的特性,保证产品的启动和振感;通过听声音,检测马达有没有杂音和异音。”生产部部长汪光兴说。

现在的手机越来越薄,马达也越做越小。虽然个头小了,但是振感还要和以前一样。金龙机电是国内直流微特电机领域的领导者,科研团队从向日本、韩国引进技术到创新优化、自主研发,制造了厚度只有2毫米的微型小马达。目前,金龙机电(淮北)有限公司生产的手机振动马达,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已与苹果、三星、微软、联想、华为、小米、OPPO、VIVO、HTC、中兴等国内外著名手机制造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世界市场中占比20%。“每当你的手机振动,就是淮北人民在向你问好。” 淮北市委书记黄晓武如是说。

除了手机,电动牙刷、美容仪、医疗器械、玩具、数码相机等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都会用到金龙机电生产的马达,产品虽小,但前景广阔。据总经理张录文介绍,2017年1~7月份,公司实现产值3.5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6亿元。

 

发展靠煤,大发展靠“碳”

因煤而建,伴煤发展。1960年建市的淮北是全国13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年产原煤5300多万吨。50多年来,淮北市在为国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压力、煤炭市场低迷的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作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淮北市从煤炭资源型城市实际出发,以新技术为动力,以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碳科技产业和低碳绿色发展为方向,努力发展“高碳”经济和“低碳”经济。

所谓“高碳”,即以煤炭中的“碳”成分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紧盯科技、时代和产业前沿,着眼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实现以炭升碳;以碳纤维、石墨烯、金刚石等新型碳基材料为发展方向,聚力发展高端碳科技产业。

十一五期间,淮北矿业集团制订了“做精做强做大煤炭主业、调整巩固发展非煤产业”发展战略,以充分发挥煤种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资源深加工、转化增值和可持续发展。

为此淮北矿业集团发起成立了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实施了临涣煤焦化综合利用项目。据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文生介绍,今年1至6月份,临涣焦化公司共累计生产焦炭142.7万吨、甲醇9.05万吨、焦油7.23万吨、粗苯1.92万吨、硫铵1.9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7.3亿元,赢利突破亿元大关。

作为安徽省重点建设项目、“振兴皖北一号工程”的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低硫、特低磷”焦炭产品为核心竞争力,产品远销国内外,为助推淮北市转型升级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源创客孵化产业园

源创客孵化产业园

火电技术,世界最先进

一批绿色、环保、高端的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淮北。前不久,采用国内尖端技术设计建造的平山电厂一期工程1号、2号机组先后并网发电;今年1月,平山电厂二期135万千瓦新型高效、洁净、低碳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获批国家火电示范工程。

淮北平山电厂新建工程是皖沪两省市能源长期战略合作重点项目,是引领世界新一代火电技术发展的示范工程,每发一度电仅耗煤251克,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一期工程建设2×660MW国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项目动态投资58亿元,2016年3月30日,一期工程顺利实现并网发电,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二期工程项目规划建设一台135万千瓦新型高效、洁净、低碳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总投资约54亿元。

“‘中国碳谷’后面紧跟着‘绿金淮北’,这八个字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淮北市委书记黄晓武介绍,这一战略的谋划,是从煤炭资源型城市实际出发,以煤炭中的“碳”成分为基础,以新技术为动力,以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碳科技产业和低碳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开放招商和创新驱动为抓手,以新型煤化工、陶铝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及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健康养老、法律咨询、现代物流、绿色金融、互联网+新业态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引燃淮北经济爆发点,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在淮北落地生根,率先闯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崛起新路。

 

陶铝产业,已迈入太空

在淮北,千亿陶铝产业正呼之欲出。8月3日,淮北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在合肥签署了陶铝新材料政产学研合作协议,四方共同在淮北市建设上海交大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这宣告着,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纳米陶瓷铝合金技术正式从淮北走向全世界。

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坐落在淮北经济开发区龙湖高新区。主营业务为纳米陶瓷铝合金,结合精密铸件的生产和销售。纳米陶瓷铝合金不仅重量轻,且具有高刚度、高强度、抗疲劳、低膨胀、高阻尼、耐高温等特点,即使外来作用力“泰山压顶”,它也能四两“扛”千斤,比国外新型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提高了56%。如今,不仅知名车企用到它,轨道交通青睐它,连国产大飞机也正在进行相关型材测试,想让机身材料更新换代。事实上,目前这种陶铝复合材料已经用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量子卫星、气象卫星等关键部件,翱翔太空之上。

公司目前拥有生产设备90余台/套,制造用于军事、民用等方面的产品铸件,生产能力100吨/年,通过了军工产品生产许可认证,产品主要应用于国防、航天、航空、汽车和发动机等领域。

 

创客空间,带来新活力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就必须激发创新活动。记者在源创客孵化产业园看到,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被改造为全新的创客空间。现代化的会议大厅、路演大厅、公共展示厅、办公场所、公寓等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这里最突出的是明亮的色彩,黄蓝绿拼色的创客办公楼,创客交流区里的橙色沙发,烘托出自由明快的氛围,创业者宿舍里设施齐全,洗衣机、空调等一应俱全。

“我们的运营模式是对园区企业甄别后,进行股权投资,待企业壮大后,风投介入之前再退出来。同时,对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淮北市提供专门的经济工业园区,让他们走出孵化器,在淮北落地生根。” 源创客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盛燕告诉记者,源创客众创空间以孵化科技类、创意类、高成长性创业团队及创业企业为主,目前,源创客孵化产业园已成功入驻220家创新创业型企业,涵盖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产业集合,初步构建了当地最大的科技创新创业群体生态链和科技创新产业链。

“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是淮北转型崛起的宏伟蓝图,需要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共识共为、招商带动、创新驱动,需要每一个淮北人的自觉参与,更需要我们面向世界,扩大开放,整合国际国内的资源、资本、人才、技术、信息为淮北所用,实现共享、共建、共赢。” 黄晓武说。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宛婧 摄影报道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