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20 多年前,随着《铜陵报》刊发《醒来,铜陵!》等政论文章,一场“醒来吧铜陵”解放思想大讨论震动全国。这场讨论不仅让铜陵成为安徽改革开放的先锋,让这座城市焕发新的光彩,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中的标志性事件。
醒来,铜陵!
1991 年的时候,铜陵发展面临困境。统计数据显示,1990 年与1985 年相比,铜陵市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值增长31.9% ,但销售收入利税率却下降2.85 %,资金利税率下降2.28%,高速度并没有带来高效益,加上办事效率不如沿海地区的快节奏等问题,铜陵急需振奋精神。
铜陵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当时提出:“看来要组织一场讨论活动,把大家的思想激活起来,精神振奋起来。”在他的倡议下,铜陵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一次以“理思路、抓落实、奔小康”为主题的经济思想大讨论。
11 月14 日,一篇4000 多字长文《醒来,铜陵!》刊登在《铜陵报》的头版头条。这篇长文不仅直面铜陵市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还剖析了多年来沉积在铜陵人身上的计划经济意识。
文章最后呼吁:“改革大潮澎湃。历史不允许我们再躺在产品经济上酣睡了。环顾神州,时不待人:沿海经济上去了,山东经济上去了,省内各地市也在你追我赶。每个有志的铜陵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怎样才能无愧于脚下这块浸满烈士鲜血的土地?!”
大讨论席卷全国
一场“醒来吧铜陵”解放思想大讨论迅速展开。同年11 月15 日、18 日,《铜陵报》分别召开全市部分厂矿长(经理)座谈会、市政府部分成员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大家大胆建言,针砭流弊。与此同时,《铜陵报》编辑部也收到了大量来信,很多读者直指铜陵问题症结所在。甚至有来信直接点名批评市领导,而铜陵市委、市政府也分别开会讨论,就自身的工作找差距、刨病根。
随后,《铜陵报》又陆续推出《敢问路在何方》、《重振雄风待科技》等系列报道,而《经济日报》也敏锐觉察出铜陵的改革锐意,开始连续发表《醒来,不只是铜陵》系列报道,并配以评论员文章。
据统计,《经济日报》共发表文章、通讯、评论、编后、编者按、图表、来信30 余篇,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也将铜陵的大讨论推向全国。
不仅醒来,更要起来
讨论,更要行动;“醒来”,更要“起来”。很快,铜陵的大讨论由虚转实,开始启动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三铁”思想、砸破“三铁”体制的全面改革,住房制度、用工制度、干部管理、机构设置、国有企业等先后列入改革计划,铜陵全市上下一起行动起来。
改革的基因开始融入铜陵的血脉,这座长江边的城市,也开始成为安徽改革开放的先锋。1998 年,铜陵又开展了一场名为“学理论转变观念,理思路加快发展”的大讨论,并开启了安徽资本运作的先河。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铜产业第一股和安徽电子工业第一股。
2008年,面对与马鞍山、芜湖的差距,铜陵再一次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直指资源依赖、创新乏力、改革犹豫、城市侏儒等“四大病症”。同时,涉及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攻坚战也在铜陵全面打响,并迅速取得成效。
如今的铜陵,正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继续书写新时代的改革新篇。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