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一个说法,如果你随意在山下捡起一块石头,会发现它和整座山形状相似,因为它们是由相同的风雨塑造。而从你生命里随意截取一段时间,会发现你度过一生的方式,和度过这段时间的方式相同,你的背景习惯,就是塑造时间的自然气候。
关于山和石头这段,我不知道是不是很科学,但是关于塑造时间的方式,我非常赞成。虽然我现在看上去像是一个没有太多问题的大人,我自己清楚,我现在的许多毛病,比如拖延症,不肯面对现实等等,不过是一个小时候的放大版,它们对我的影响也是一如既往。
因此,想要诊治自己的问题,可以截取一段时间,比如我前年在日本生活了不短的一段时间,就可以当做观察的材料。这段日子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是完全孤立的,在异国他乡,一个人走来走去,不会受到太多影响,你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本质。
那段日子我过得还行,但仍然不是最理想。在东京和京都大阪之外,我去了一些地方,北海道、冲绳、金泽、仙台……走的路程不算少,但多数地方都是走马观花,在时间的缝隙里,仍然是过去那个状态,疲惫地刷手机,发朋友圈,不思考。
我后来觉得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把基础打好。
一个是基础技能。
在日本,到处都是汉字,坐地铁买东西都没问题,但是再深入一点就不行了。比如有次姜建强老师邀请我到池袋附近的居酒屋聚会,我就只能找到池袋地铁站,而不能到达他说的某条街某条巷。所以在日本的许多城市,我都只敢在地铁站附近活动。
其实去日本前,我曾报过一个日语的强化培训班。学期为两礼拜,只能学到点皮毛。有点皮毛也就够了,到日本之后,逛街购物聊天,随时随地学日语,把这趟旅程,变成学习之旅。
但是首先是年纪大了,每天上午上四个小时的课,下午还要背一百多个单词,我感到腰酸背痛,老眼昏花,实在是扛不住。另外就是,当时正好有人来约我写稿,报酬还行,就算日语学费打水漂了都不算不划算。我于是放弃了日语班,回家写稿去了。
现在想来,我放弃的不仅是学费,还有在日本继续学习、哪怕是很皮毛地掌握一门外语的可能。在之前的这些年来。我有许多次类似的放弃,一言以蔽之,没有耐心,不考虑长远,着急挣快钱,跟我们以前没怎么见过钱也有关,就想着,时不我待,把这笔钱挣到就可以高高兴兴地出去玩了。
以后,挣快钱的机会也许越来越少,但这未必就是坏事,一个人也像一座城,单靠经济快速增长是不够的,很容易将自身资源耗尽,被时代抛弃。
第二个基础是健康。我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一起床就开始困,磨磨蹭蹭到中午,开始睡午觉。若是午觉睡好了也罢了,问题是我午睡入睡特别困难,中午不睡,下午崩溃,一整天都作废了。
在日本时也是如此,有时候强打精神去某处,一出门就开始后悔,疲惫不堪,寸步难行,很羡慕躺在床上的那个自己。这种体验许多次阻挡了我出行的脚步,如果我有个好身体,也许我在日本的体验起码能多两倍。
一个总是奄奄一息的人,即使步履到了,心也不会投入。我早就明白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工作积压,实在没时间锻炼,等到工作完成,或者做得不顺利,只想自暴自弃地躺着刷手机。
有时候也会突然雄起,办过好几次健身卡,买了很多维生素,后来前者不想去,后者忘了吃,很像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在培养自己的道路上除了花钱别的就不愿意付出了。
眼下,大家都银根紧缩,搞好身体,已经成了应对无常的必然道路。我想,我家的跑步机,真的不能再忙着挂衣服了。
第三个基础是心态。我的日本之旅不够尽兴,也跟恐惧有关。
有两种恐惧,一个初到陌生地界很现实的恐惧感。记得当时楼梯口有个很小的玻璃橱,放了一个娃娃,那娃娃做得极精致,开始我也没多想,但有天一个女孩跟我说,你如果觉得那娃娃很可怕,可以让宿管收走。她这么一说,让我不细思也极恐起来,那一晚都没睡着。
类似的恐惧有很多,极大地影响我的睡眠,连带着第二天也给报废了。
但更影响我生活的恐惧感,是对于不能掌控的生活的恐惧。这几年我过得还行,问题是,让人产生恐惧感的,往往就是好日子。你产生更多欲望,想要掌控更多,更担心未来会有任何闪失,你对自己说,你习惯了顺利,任何闪失你都承受不了。即使在日本,很安全,也不缺钱,还是不可避免地担心以后的生活。
前几天看钟南山的访谈,他说他所以身体好,其中一个原因是心态好,他活到八十多岁,经历过很多事,没什么好怕的了。
没错,没有经过事的人才害怕呢,这种害怕也是无谓的消耗。现在回头看我在日本时的很多担忧,都完全没有必要,假如我当时不想这么多,可以玩得更高兴。我不希望到暮年时回首,发现我的人生都被各种焦虑恐惧给虫蚀掉了,更何况,以后的生活,可能承担不了太多消耗。
如果不指望明天就更好,就更不必害怕了。
这也许就是旅行的意义,让我们可以从洪流般的现实中抽离,拥有一段孤立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感受自己,经过这段时间之后,再回望自己,找到问题所在,尽可能地让活法来一次小小的升级。
作者 闫红 (未经大皖和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