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刷屏一点也不奇怪,这档综艺没播之前已经是万众瞩目。
论起上半年热词,“姐姐”应该是其中一个,刘敏涛因为表情管理失控莫名其妙地火了一把,大家都说,应该送她去“乘风破浪的姐姐”。并不是她的年龄让她成为“姐姐”,而是她那种三分讥笑三分凉薄四分漫不经心的表情让她“姐味”十足,那么,我们不免要掰扯掰扯,所谓的“姐味”到底是什么?
曾经,姐姐是个温暖里带着点凄凉感的词,像张楚的歌词:“牵着我的手,你不用害怕,姐姐我看见你眼里的泪水。”又像海子的诗句:“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她们是个面目模糊的群体,有时被牺牲,有时被缅怀,负责安慰与被安慰,不怎么具有个人魅力,更有魅力的,是各种各样的妹子。张艺谋的《十面埋伏》里,章子怡演的那个花魁干脆就叫做“小妹”,明显,“小妹”能够引起的遐想远比“姐姐”要多得多。
所以,女人一旦到了人家不得不喊你姐的年龄,心理上会有一个很艰难的适应期,一方面不甘心退出江湖,另一方面,想不通自己凭什么退出江湖,明明你比年轻时更有阅历见识也更知道自己的光芒之所在,为什么这些统统一文不值,只有“温良恭俭让”变成“姐姐”的核心价值了呢?
刘敏涛
我们过去的审美,是在男性凝视的框架下,女性价值被限定为配偶价值,所有审美,都围绕着她们是不是一个合格的“配偶”而来。生殖能力自然排序第一,导致审美上的“恋幼”倾向,年轻成为最大的本钱,“姐姐”们要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要用各种办法让自己看上去很年轻。
但随着大量女继承人出现,女性获得的社会资源相应增多,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配偶行走世间,她们作为配偶之外的价值开始呈现。男性也许依然在争取自己诠释女性的权力,女性自身已经不买账,那么,重新定义姐姐,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档综艺当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它是一种切口,也是一种参考,它可以通过非常具体的形象,让我们了解,新一代姐姐长啥样。
与清纯无辜乖巧期待被书写的“小妹”不同,“这些“乘风破浪的姐姐”,哪一个不是几经杀伐身后风烟万里?她们的眼神里没有那种小白兔似的羞怯的好奇,更多一种淡定,一点混不吝,她们知道自己拥有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
她们有自信。宁静一出场就说:“还要介绍我是谁?那我这几十年白干了,都不知道我是谁!”; 伊能静要争取C位:“我出道36年,出过很多专辑,我不能说我就来随便玩玩,那么我对不起买我专辑的人”;张雨绮:“基本上没觉得自己有什么职业上的低谷时期,一直挺红的,你有什么质疑我的点吗?”
张雨绮
可以说是很嚣张了,但也很爽不是吗?吾乡否定两类人,分别是“仰脸女人低头汉”,认为前者太傲慢,而后者呢?一个大男人总低着头,一定是有心计。女人常常需要靠低头才能获得她们想要的东西,《倾城之恋》里范柳原一眼看透白流苏,说,你的特长是低头。
如果能够抬起头,谁愿意老低着头?低头还不是因为一无所有?曾经女人即便拥有能力才华与财富,却还是要由男性来裁定价值,她仍然不能抬起头来。仍然要按照男性的要求,扮演另外一个自己。看到女人不惮于扬眉,说明时代真的变了。
其次是有主意。有人说,“乘风破浪的姐姐”应该叫做“兴风作浪的姑奶奶”,这种说法,也是男性凝视的产物了。更合适的说法是,这些“姐姐”的确不是那么容易被摆布的。
伊能静拒绝配合节目组,问,你们能不能配合我一下?节目组不给她们彩排的时间,万茜感觉唱得不好,就停下来重来。她们不会像初出道的新人那么逆来顺受,惶惶恐恐地接受各种不靠谱的安排,姐姐们内心笃定,游刃有余,规则不合理?那就重新设定一个好了。
当然,自信与主意,都来自于实力。尚未出道的美少女,彼此间对对方的过去知之甚少,对对方将来一无所知,姐姐们可是互相都知根知底,有实力的人,会得到更多尊重。
比如万茜,不是顶流,是不是一线也很难说,她的演技有目共睹,只是在娱乐圈,不擅长炒作的人难免寂寞。圈内的专业人士,对于彼此的实力更加清楚,在节目里你会看到,不少女星对万茜表达爱慕之意,这是对专业能力的尊重,娱乐圈也有不完全名利场的一面。
万茜
还有陈松伶,她当年身上最为显著的标签是清纯,骨架纤细,短发利落,从眼神到骨子里的清纯,没有人能够复制。时光荏苒,重新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她,相貌变化很大,刚出现时确实会带来一点点幻灭感,但是,很快,当她第一个站到舞台上,认真地展现出她的专业功力时,你会觉得,她骨子里的纯粹没有变,她还是当年的那个她。
应该说,姐姐们比“小妹”拥有得更多,但拥有太多,也是一种负累,会让人托大自矜,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乃至显得油腻。这些姐姐最可爱的地方,在于她们还有韧性,尽管心理上对被“不知道是什么人”评判自己很抗拒,但是她们也愿意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寻找更多机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站得起来低得下去,这种柔韧,似乎是女性独特的优势。
总之,“姐姐”这个称呼,不再只是对于年龄的标记,它还意味着更加丰富有趣和独立的灵魂,纵然容颜在岁月中磨损,依然能够闪闪发光。现实中,这样的灵魂越来越多,就会期望被展示被代表,这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应运而出的基础。它清晰地展现,三十+依然可以很美,依然具有更多的可能性,这种展示,让姐姐们得到鼓舞,也让妹妹对岁月无惧。
作者 闫红 (未经大皖和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