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说||放开“我是对的”这执念,做你自己的主人

昨天看到一条热搜叫“男童拿糖后说谎店主无奈下跪认错”,忍不住好奇心,点进去看了一眼,发现非常的标题党。

这个男童,也就两三岁吧,他拿的那个糖,用店主的说法是“只值一毛钱”。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很容易把想象和现实弄混淆,他自己拿了一颗糖,兴高采烈蹦蹦跳跳地说:“哥哥给我的”,算不上大事。那个糖呢,店主也并不是很当回事。

问题出在小孩妈妈身上,也不是她就得赖这颗糖。她结完账,准备走的时候,店员提醒她,这个没称。那个妈妈说:“他说你给他吃的。”店员说:“我没给他。”那个妈妈说:“我也没要啊。”然后双方就开始了“我们没有给”“我也没有要”的拉扯中。

那个妈妈的声音非常尖锐刺耳,强忍着不适听了一会儿,她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意思:她并不想要这颗糖。同时她认为老板的意思是她的孩子拿了这颗糖,她很委屈。

老板试图向她解释,店员不让拿那颗糖是因为不然他就得赔钱——赔钱估计也不至于,但一个店员不能私自送人东西应该是底线。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但小孩的妈妈根本不吸收,她掉进了“我们没想要你的糖”这个大坑里,其他所有的话,都像是对她的反驳。双方看似吵得不可开交,其实不在一个频道上。

最后老板崩溃了,下跪求放过。那个场景引发无数网民的同情,但我有点不正确地同情那个妈妈,她比老板更没有办法。她内心有个强烈的诉求,证明她没有错,但这个证明,她要别人来开,人家体会不到,她心态就崩了。

这个妈妈就是那种典型的证明型人格,她时刻执着于证明自己,而不是解决问题。他们每天都有很多需要证明的事,证明自己最聪明,最有才,具体到我们这个行当,可能还要拉着别人证明自己写得世界第一好。

通常越是弱小的人,这种需求就越强烈,《红楼梦》里,芳官用芙蓉粉替换去蔷薇硝,送给贾环,贾环的母亲赵姨娘得知大怒,认为被欺负了,气势汹汹打上门来。芳官这件事做得不妥,但赵姨娘反应如此激烈也是大可不必,说到底还是因为她内心的自卑,让她时刻处于戒备状态,一点风吹草动就要大动干戈。她争的不是东西,而是对于自我的认可。

网络上也有类似的纷争,一个热点冒出来,下面的讨论不知怎的就歪了楼,渐渐没有人还在乎初始观点是什么,最要紧的是“我是对的”。彼此开始强词夺理,人身攻击,都想要最终的胜利,让这场穷形尽相变得有意义。其实就是一种近乎崩溃的状态了,毫无意义。

我很少跟人争论,不管在网上还是现实中,因为反应慢,又容易急眼,为了不把自己气着,我通常都是第一时间撤离现场。但我的问题是,我人是离开了,灵魂却会久久地盘桓在原地。

遇到不讲理的人和事,我会在心里一次次复盘,后悔当时没发挥好,不能用一句狠话,击中对方的要害;还会跟好友倾诉,让不太可能有公允的立场的她做出判断,到底是谁错了。即使过去很久,我一想到这件事还是会生气,顺带着怀疑人生。

这当然很可笑,话语能有多少力量呢?就算当时你赢了,也不会因此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也别说获得了什么情绪价值,那种沾沾自喜,更近乎情绪垃圾。

“我是对的”这种执念,类似于垃圾食品,一方面喂养了我们的贪欲,让我们的口味越来越重。另一方面也在摧毁我们的灵魂,当你需要通过别人的言语认知保持自身平衡,你对其他人就会有所依赖,这种依赖的表现形式很多样,像这个孩子的妈妈的恋战,正是一种依赖症。

不要再让人证明、承认你是对的了,做你自己的主人。再说世界多种多样,可以容得下一百万种“正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不要干涉人家的“内政”,同时,也不容许人家干涉自己的。如此,才有可能从容地活着,而不是动辄色厉内荏。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