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孙茂仓:变老的滋味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周五上午放学,我骑着电动车在小区41栋西头转弯处,遇到一个年轻少妇开着白色私家车,按下车窗玻璃探出头问道:“爹爹你好,请问12栋在哪里?”我先是一怔,后回答道:“应该在这栋楼前边。”年轻少妇说声谢谢,将车开走了。她走后,我回到家中,在饭桌上跟爱人聊天,感叹道:“我真老了,问路的少妇称呼我‘爹爹’,我听到‘爹爹’二字心里好难受哟。”

周日上午,社区两位工作人员来我家敲门,其中一位男士开口便称呼我“老人家”,我立刻没了好脸色,心想,这人真不会讲话,我有那么老吗?爱人在厨房里也听到了,说:“人都称呼你‘老人家’了,你老了。”这是我本周受到的第二次心理打击。

爱人也说,她每天去菜市场买菜,凡是称呼她“奶奶”的,一律不买此人的菜,太伤自尊了。可见爱人和我的心理一样:怕老。我总觉得自己离老还很遥远,我还在教几个毕业班的课,我还没有做好接受老的心理准备。

回想在家乡刘庄小学读书时,村里人喊我“小仓”;师范毕业,18岁走入校园,领导同事喊我“小孙”;一晃38年过去了,同事喊我“老孙”,陌生年轻人问路时称呼我“老人家”,邻家小孩喊我“爹爹”……光阴在流逝,称呼在变老,真可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曾记得2015年夏天,我穿着一件新潮的白衬衫,坐在小区大转盘的长椅上,旁边的两位老人说我40岁出头,听着此话心里一阵窃喜,其实我当时已经51岁了;那年10月份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开始骑行,但后来几年肠道不太好,之后骑行减少;2019年我又迷上写作,越写头发越少。7年不到,亲历了人称“40出头”到“老人家”的变化,看来我在退休前就要注意养生,对抗衰老了。

其实大多数人,人过中年后的普遍心理是怕老、不服老。为了对抗衰老,有人加强体育锻炼;有人减轻工作强度,减少工作量;还有人用亮色服装装扮自己,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做法。

我们都在慢慢变老,谁也逃脱不了,就像一年中要经历四季一样,人生的秋季何尝不是一个令人心醉的季节。在深秋的宁静中,我们懂得善待自己,成了自己的朋友,青丝变成白发,青春的欢笑在脸上雕刻了皱纹,也给了我们达观的心态。三毛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认真老去,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就是对青春最好的追忆。

人生在世,犹如花开花谢,人老了,不过是人们走向成熟,走向睿智,走向圆满的标志。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