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方怀银:陌生人的求助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麻烦你一件事。”公交站旁,一位戴着口罩的中年女子突然快步朝我走过来。 

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着她。“帮我充30元话费。我到公交站才发现手机欠费,公交车都坐不了。” 

这不会是骗子吧,大清早的骗30元也不至于吧,脑子中念头忽闪。女子显得有些着急,不时看看站牌上公交车的实时位置。 

我没用过微信手机充值。按照她的提示,进入充值界面,选择30元。输入她报的手机号码,显示上海移动。“是上海的号码?”“我以前在上海工作的。”“充好了,你看下。”她打开手机,“到账了,谢谢呀。”女子的话语轻松不少,“你打开收款码,我把钱转给你。”确认钱到账后,我继续往单位走。 

走在路上,心里琢磨着,手机欠费难道流量也不能用了吗?掏出手机,确认这30元是在微信零钱里,也就放心了。 

晚上回家,说起这件事。妻子说,30元有什么好骗的。女儿说,哪有那么多骗子,你们大人就是喜欢乱猜疑。 

说到骗子,我想起十多年前遇到的一件事。 

那时,一种在路上拦住行人、以没钱吃饭为理由讨钱的事时有发生,媒体也有报道。有人也提出应对秘笈,不给钱,带他去买吃的。 

秋日傍晚6点左右,天色已昏黄。我像往常一样去小区附近的小吃一条街吃晚饭。“大哥,给几块钱吧,一天都没吃饭了。”一位衣衫有些不整的中年人低着头,拦住了去路。我想起那份秘笈,带着调侃意味,“我也要去吃饭,一起去吧。”“嗯”男子哼了声,转身就跟在我后面进了小吃店。 

我点了份牛肉蛋炒饭,他要了份小碗牛肉面。看来他是真饿了,面端上桌,一双早已准备好的筷子就插入碗中,将面翻了个身。低头哧溜一声喝了口汤,暖汤入肠,他一筷一筷捞面吃。小份的面显然不够。我拿出服务员找的零钱,又给他要了块烧饼。他将烧饼撕成小块,泡在汤里,碗吃得干干净净的。 

“大哥,你是好人呀。” 

我笑笑,“你还真是没吃饭呢。”他也许不知道这个梗。 

“今天来城里找事做,被人骗了个精光,一分钱都没留。”有了一碗面做底子,他精神不少。 

“你怎么回去呢?” 

“先上城乡巴士,驾驶员应该有认识的,到家再给钱。”看来,他也是个活络的人。 

待我吃完,一道出门,他往公交站去。 

“大哥,谢谢你呀,留个电话,回家把钱打给你。” 

“就当你是乡下的亲戚吧,再见。” 

话出口,我突然意识到,从乡下走进城里,我的父辈们不也是这样吗?他们有过这样的困境吗? 

每念及此,忽觉得应该给他坐公交的钱,万一驾驶员不熟悉不让他上车呢? 

第二天早上上班,路过公交站,朝那边看了看。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很多时候,难在人心的隔阂。在家是熟人社会,出门就是陌生人的世界。我们习惯在自己与陌生人中间,砌起一道墙,将善意、笑脸收起。也许,有过被骗的教训,故而时时警惕。母亲刚来城里时,我常提醒她,有人敲门不要开门,陌生电话不要接,不熟悉的人问路当作听不懂…… 

城市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也定义了陌生人。很多次,我摆脱闪现在面前的陌生人的纠缠,一往无前地不停步,不知其中有多少是真的求助,又伤害了多少人卑微的内心。一个正常人,不是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谁又会开口去求人呢?我没有慧眼,也无慧脑,思来想去,终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所记的两次帮忙,没有伤害求助人的心。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