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崔志强:收音机里的流年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收音机还是稀罕物,受人热捧。看着人家拎着那个会说话会唱歌的玩意儿,我很羡慕,心想何时也拥有一台,那是多美妙的事。

可那时收音机如天上的云彩,可望而不可即。我就读的学校只有一台,还由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轮流授课用。后来开铁匠铺的舅舅也买了一台,他做生意有钱,于是舅舅家立刻成为我的向往之地,没事总找由头去“瞻仰”一下收音机,倾听一下它的美妙声音。后来舅舅又添了台电视机,我就可以借收音机来听。一到春节我就拎回家来,让春节变得富有、辉煌起来,乡下简陋的屋子立刻蓬荜生辉。整个春节我大多围着收音机转,很少出去。并且将收音机音量开到最大,让更多人聆听。

当我拥有自己的收音机已是师范毕业后,分在一山旮旯教书,为学习也为娱乐,我买了台书本大小的收录机。山里的孩子见了这个玩意儿也如我当初一样,睁圆眼眸,围观这个神奇的物件。收录机除了上课停播外,其余时间我都开着,让它咿咿呀呀,唱歌说话,把寂寞和空白赶得远远的。

晚上,在操场上打球,我开着收音机,宛如有一群热情的群众围观;在房间里开着收音机,宛如高朋满座,和我谈笑风生;学习时,我开着收音机,它是我的老师,教我读书,一遍又一遍,诲人不倦。

大山中的时光寂寞而漫长,收音机为我描摹一座座花园,一个个精彩的有声世界。

后来回到城里,收音机仍跟我,无论外出游玩或是有事骑车,我都带着它,宛如我的友伴,让它一路叽叽喳喳,路途就少了许多寂寞和无聊。晚上临睡前我也聆听一会,宛如我不打烊的音乐厅,我的亲密爱人,美妙的时光如花开放。

直到网络出现,收音机才淡出我的生活,但我不会忘记这位忠实朋友,陪我走过山涉过水,走过许多形单影只的岁月。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