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树明:女儿的假期

那年,大女儿高考结束,到家行李一放,就和好同学结伴去街上寻暑期工。晚上十点多,我和妻子正坐立不安时,她推门而入,脸颊泛着汗光,眼睛亮闪闪地宣布:“爸妈,我找到工作啦!在‘饰全饰美’饰品店。”

得知女儿在“饰全饰美”打工,我抽空去探班,没想到老板竟是初中同学。她笑着说:“怪不得看着面熟,眼睛鼻子都像你。”老同学不住夸赞:“这孩子眼里有活,能精准看出顾客喜欢什么,推荐搭配时特别自信。”我听了既骄傲又心酸——这孩子打小就闲不住,七八岁蹲在灶台前炒饭的模样,仿佛还在昨天。

干了一周后,女儿路过新开的“玉米人”快餐店,发现那里招工,工资更高。她为难地对我同学说:“阿姨,我想试试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想给家里多分担些。”同学爽快答应,还夸她“有想法”。

在“玉米人”,女儿开始了两班倒的生活。清晨五点,城市还笼罩在薄雾中,她已系上围裙在厨房切菜;深夜十一点,街道只剩路灯相伴,她还在擦桌子、刷餐具。那阵子我下班后总会算准她下夜班的时间,等在店门口。即便累得肩膀耷拉着,她一见到我就眼睛发亮,坐在车后座上滔滔不绝:“爸,今天我学会做花卷了!”“老板夸我收拾桌子特别利索!”

大学开学前一周,女儿才恋恋不舍地辞职。她用打工钱买了手机、行李箱和新衣服。她抚摸着这些,骄傲地说:“这每一样都是我自己挣的,摸起来都不一样。”大学四年,除了第一学期的学费,她靠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完成学业。实习期间拿的第一份工资,为我和她妈妈买了套新衣。

大女儿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二女儿。两年后,二女儿高考结束,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去饭店端起了盘子。整整两个多月,她在灶台与餐桌间穿梭,用自己的双手赚来了大学所需的物品。看着她瘦削的脸庞和愈发坚毅的眼神,我既心疼又欣慰。

如今,每到高考结束,总能看到有的孩子走进工地,在烈日下挥洒汗水,体验生活的艰辛;有的孩子在饭店端盘子,学会与人沟通、服务他人……从他们身上,我又仿佛看到当初的女儿——她们懂得感恩、勇于担当、富有主见,用双手劳动丈量世界的重量。打工的时间虽然很短,却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成为他们迈向人生新阶段最坚实的基石。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