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风貌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随着“一带一路”、中原城市群、乡村振兴等战略规划的实施,以及振兴皖北政策的有力推进,宿州市充分发挥政策叠加的支撑优势,持续不断发力。“中国云都”崭露头角,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新产业异军突起,宿州正加速实现弯道超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成就斐然
过去一年,宿州市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五年来,该市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发展成就,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任务,稳步迈入“十三五”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据初步核算,2017 年,宿州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收入156.3 亿元,增长11.8% ;固定资产投资1397 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 亿元,增长1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2 元和10859 元,分别增长8.3% 、9.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全省靠前,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砀山梨园对歌。韩飞/摄
在过去的五年中,该市坚持产业引领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连跨5 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9.4%。财政收入连跨7 个十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3.5%,是五年前的近2倍。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宿州市围绕“一中心、两新区”思路,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五年来,坚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累计实施重点工程1025 个,累计投入1150 亿元,相继建成新汴河景观带、宿灵泗快速通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不断扩展城市外延,大外环全线贯通,规划区面积超过200 平方公里,主城区实现双“85”目标。
持续提升城市内涵,成功获批国家首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管服务超市”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奖。砀山县、萧县通高铁,全市县县通高速,一级公路里程突破350 公里,交通建设连续三年全省前列。
美丽乡村建设连续四年全省前列,建成省级示范中心村112 个。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0.9%。蝉联“安徽省文明城市”,四县一区全部入围省级文明县城、文明城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创新活力空前迸发
宿州市坚持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创新活力空前迸发。打好深化改革“组合拳”,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投入运营,行政审批类、公共服务类项目“ 网上可办”,持续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5.9%。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村转移人口28.1 万人。文化、医药卫生等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人地挂钩改革试点、“劝耕贷”等走在全国前列,不动产登记工作扎实开展。持续落实一系列招商制度,累计到位内资5470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2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累计29.6 亿美元。宿州海关正式开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挂牌开检。获评全国社区侨务工作、为侨服务工作示范单位,新增国际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6 对,对外开放的“朋友圈”越来越广。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宿州市坚持社会事业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着力补齐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短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连续五年实施33 项民生工程和10 件惠民实事,惠及城乡500 多万居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预计全市贫困人口从61.3 万人减至16.1 万人,贫困村从359个减至115 个,贫困发生率从11.8%降至3.2%。萧县被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县。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连结硕果,《石乡党魂——柯增华》等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建成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17 座。宿州国际网球公开赛被评为全省十佳体育品牌赛事。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 人、中国好人27人。
城乡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人口计生工作连续四年皖北第一、全省先进。综治工作连续四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信访工作目标考核连续两年全省第一,灵璧县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平安县。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分别实现“七连冠”“八连冠”。新乡贤治理模式获得中央改革办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