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未来可期
未来五年,宿州市将继续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开创美好宿州新局面!
经济总量不断跨越
今年,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2%左右,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主要动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努力实现本届政府良好开局。
未来五年,该市将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转方式、调结构、强动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主要指标增幅、发展质量效益全省前列、皖北领先,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20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与全省差距明显缩小,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综合财力进入全省前八,县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推进工业强市兴县,做大做强首位产业。全面推进制造强市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从制造、创造向智造转变。搭建创业创新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国家智慧城市、智慧农业试点建设,培育一批“宿州云”知名品牌。推进“互联网+”行动,构筑发展新动能。
以建设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大宿城”为中心、4 个县城为副中心、萧砀小城镇集群和灵泗小城镇集群为基础,加快构建功能定位清晰、片区布局合理、协同互动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振兴县域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生态文明进程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补齐生态建设短板,建设“天蓝、地绿、水”的美丽宿州。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严守生态红线,到2020 年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正在智能电商互联平台上操作。
节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2022 年所有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左右,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打造多元要素融通高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主动衔接中原城市群建设,全面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合作发展,加强与徐州对接连通、融合发展。
深化南北合作,推进结对共建园区建设。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打造皖北开放新高地。积极推进宿州民航机场、城市轨道交通、连霍高速宿州段扩容改造工程和宿固蚌、徐淮阜高速公路宿州段建设,协调推进合青高铁宿州段、萧徐轨道交通建设。
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深入实施共享发展行动,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千方百计稳岗增岗,促进就业创业。加快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推动“民工大市”向“技工大市”转变。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创意、游戏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造普及高中教育条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办好特殊教育。
推进健康宿州建设,全面提升二级医院医疗能力,争创3 个三级医院,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等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着力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健全体育、养老、残疾人等公共服务体系,兜住民生底线,实现全体居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