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调 光纤网络和4G城乡全覆盖
未来五年,我省也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全省发展整体效能,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我省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省将推进城乡建设统一规划、产业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城市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另外,我省也将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同时,我省将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我省还将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此外,我省将加强优秀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我省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未来五年,我省也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五大板块”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各区域在主体功能定位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省将深化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时,推动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创新竞争力和带动力,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和支撑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我省还将推进皖江城市带创新升级、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并强力推动皖北地区全面振兴,加快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人水和谐、绿色共享的淮河生态经济带。
另外,我省将高水平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努力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我省也将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步伐,提升特色产业支撑力、基础设施保障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
绿色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我省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我省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安徽。未来五年,我省将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同时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并培育绿色产业市场主体和新增长点,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我省将加强污染防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卫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不断增进全省人民绿色幸福感。我省也将保护生态系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开放 我省将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未来五年,我省将加快推动全面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我省将全面融入国家三大战略,不断提升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开放水平。我省将展开全面开放空间新布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构建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同时,我省将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合作,构建承东启西的产业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枢纽。并加强与沪苏浙、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构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资本、技术转移高地。
我省也将打造更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对外投资新领域新方式,构建招商引资新机制新载体,加快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提升利用外资技术溢出和产业升级效应。
我省还将形成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同时积极创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主动跟进融入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强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打造更高能级的开放型经济新平台。
共享 让孩子享受公平有质量教育
未来五年,我省将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共享,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省将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事业,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省将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省也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同时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我省也将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未来五年内,我省还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大别山区、皖北地区和行蓄洪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为主战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确保到2020 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晓 刘旸 姚一鸣 吴碧琦 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