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自语】他们“蒙”了张艺谋

作为演员的张艺谋在徐峥导演的环节《鸭先知》客串了一位商业思想开明的领导,但还是说了一句,你们可别想蒙我,我可是拍过电影的。这个打破时空的梗,一语成谶。让我帮你回想一下:《我和我的家乡》总导演是宁浩、总监制是张艺谋;再往前最早的《我和我的祖国》,总导演是陈凯歌。后面两部我就不赘述了,“国庆节晚会型电影”先河之作《我和我的祖国》的导演名单是陈凯歌、管虎、宁浩、张一白、薛晓路、徐峥和文牧野。够强!

回到《我和我的父辈》,先说起码还像个电影短片的《诗》,如果你回想一下,章子怡自己演过的大部分角色确实都是有点苦情的,而作为伪装成表演节目的真人秀导师,章子怡经常很激动——就像《诗》里一闪而过的清新与情怀,也在强化的悲情表演情绪里荡然无存。虽然它已经是四个故事里完成最好的,但它的情绪还是太满了,换句话说,表达方式还是老旧的,传统的,这个需要参考《我和我的祖国》中相似题材的张译和任素汐的《相遇》。小篇幅大主题最好的表达方式,多半不是浓墨重彩的,只能是精巧机智的侧面描写。

徐峥在“国庆三部曲”中分别执导了《夺冠》、《最后一课》和《鸭先知》,切口选择都可以,但是这次喜剧水准不高,笑点比较老套,长此以往恐怕会不好意思去《脱口秀大会》做领笑员。个人看来,《我和我的父辈》中吴京和沈腾作为导演和演员,都是崩毁的,电影的骨架是有问题的,《长津湖》里忍住了没用步枪打下来的飞机,终究还是在《乘风》用机关枪打了下来;沈腾在搞什么呢,在梦回1988年的《霹雳贝贝》吗?我分析个重要原因,《乘风》的编剧是俞白眉,就是邓超每次决定当导演时的御用编剧。

总结一下就是,章子怡的《诗》也不算好,只是其它几个都更不好。这时候你总不能说篇幅太短,表达时间不够吧,《我和我的祖国》也是大约两个半小时,但你还记得那个电影里,钢笔在纸上写下了七个时代。所以,一部分原因是,《我和我的祖国》总体上是一群导演在卯着劲弄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短片,挺严肃的,规格感觉也很高;到《我和我的家乡》其实也还行,抓住的也都是时代热点话题,医疗、教育和三农问题,劲确实泄了一点,精神头也松了一点,比较放得开,沈腾和马丽的《神笔马亮》笑点还行。当话题从祖国具体到家乡再下沉到父辈主题,这个“系列三部曲”已经有点意兴阑珊了,所以不管几位导演怎么说,虽然吴京和章子怡很用力,但效果还是硬煽情,徐峥和沈腾,出来的内容相当随意,我是觉得二位笑匠欠点诚意。

旧事重提,提法太旧。

差的不是明星阵容,是编剧,同时也证明,导演还是需要门槛的。如果陈凯歌或者张艺谋,哪怕是宁浩,能挂个总导演总监制,导演们多少也要想一想,如何避免大家一起看初剪时太过尴尬的场面——比如说《鸭先知》起码算个小品,《少年行》应该可以说啥都不是吧,不是沈腾的水平。当然不是说牛掰导演多,电影就一定好,譬如《长津湖》有陈凯歌、徐克和林超贤,和同样群导的《金刚川》比呢?融合得好像也有问题。群导是为了分担风险避免被群嘲吗?这个下回再说。(蒋楠楠)

编辑:彭玲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