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花”的擦边球已经不是新闻了,实际上你翻翻海报,“开心麻花”出品的电影海报上,曾经一度标着1234的序号,当然《独行月球》是,但是《爱情的代驾》和《哥,你好》都不是,它们只是因为王成思和魏翔,带上了麻花的气味,最多叫贴牌。
《爱情的代驾》上映15天了,累计票房62万,两个字:惨烈。这个结果很容易让你想到作为麻花电影里黄金大配角的王成思,曾经在《羞羞的铁拳》里演绎的“高速广告无影手”秀念师兄,的遗像。因为《爱情的代驾》确实很像秀念师兄的出场——出道即遗像。然而,赶上《独行月球》还在艰难地朝着30亿匍匐前进。司马昭之心,这瓷不碰白不碰,还是有了《哥,你好》。
《哥,你好》的导演,上一部作品是《老师•好》,《老师•好》一部很难概括的电影,但它肯定没有那么好,这部电影让于谦老师拿到了澳门电影节的影帝,当然,澳门电影节的影帝,你终究也不能说它就不是正经影帝。显然这位导演在打造一个有品牌意识的“你好”系列,不仅擦了自己上一部电影的边,用魏翔、马丽和常远一堆熟脸擦了“开心麻花”的边,甚至,你还可以认为它擦了《你好,李焕英》的边。
擦边李焕英,不是因为有“你好”两个字,李焕英的闺女穿越回到过去见证爹妈的爱情,老伍的儿子同样穿越回过去见证爹妈的爱情,国产喜剧已经沦落到只能用穿越来撺掇包袱,导演本人呢,显然也是看过几部电影的,他聪明地想到了《蝴蝶效应》这部电影,一个人能反复穿越妄图改变历史,最高级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就是让穿越者没有出生,然后故事里的人们一切安好,这就是蝴蝶效应最动人的结局。
老歌都挺好听的,包括魏翔在台上唱着不着调的崔健,复刻那个我们都贫穷的岁月,特别容易彰显物质富足背后的空虚,这个想法太讨巧了,所以大家都愿意用;而大量老歌的介入,一方面是营造时代气氛,一方面是特别廉价的煽情,搞得像传统韩剧一样掐着点“乐起”。最后《一生何求》响起的时候,倒弄得作为观众的你有点尴尬了,你说,你花了钱来看一部喜剧电影,全程没怎么笑,到了马丽彰显一个伟大母亲的牺牲与无私的爱的时候,你是哭呢,还是不哭呢?
这情煽的,比《独行月球》里还尴尬。马丽和魏翔,确实有了空间,但是空间不大,因为干燥的剧本而显得局促,不是不想发挥,确实不是一个有feeling的剧组。不得不说,魏翔确实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里燃尽了自己那种有点疯癫的风格的能量,他哪里像个读泰戈尔诗集的工程师?马丽还是那个熟悉的没有新意的女汉子,常远依旧是《伊索寓言》里被赠送的赫尔墨斯——一个喜剧电影里永远乏善可陈的“添头”。
贾冰真的不适合电影,演小品是真的神,但他演电影的时候还是在演小品,当然某种程度上来说,《哥,你好》就是一个被填充了太多边角料的小品,膨发成了一部喜剧电影。做旧的年代,借鉴的故事,美颜的魏翔,煽情的喜剧。既然说了那个年代,譬如电焊条,而且说到了诗,大段大段莫名其妙地吟诵泰戈尔,那我们就用电焊条和泰戈尔这两种意象来结尾:
直白点说——
就像曾经让我以为徒目看电焊会瞎一样,这电影确实闪黑了我的眼。
好在不用太久,只有写了这篇评论的我会意识到——
影院没有留下哥的足迹,但哥其实已经放映过了。(蒋楠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