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合肥新闻 »

【徽煌之路】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徽煌之路】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徽煌之路】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徽煌之路】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今年是合肥高新区建区27周年。27年来,高新区人通过改革创新和不懈奋斗,让合肥西部这片128平方公里的热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主体总量翻了2144倍,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中国声谷、量子中心”更是闻名全国……经过27年的努力,合肥高新区已经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并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并开启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的伟大征程。

市场主体总量突破三万户

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首个国家级开发区。走在今天的合肥高新区,高楼大厦林立,道路四通八达,跨国企业、高科技公司和科研院所鳞次栉比,让人很难想象27年前,这片土地刚起步时的样子。

市场主体数量的变化,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合肥高新区27年来的发展变化。统计显示,1991年,合肥高新区的市场主体只有14家。到了2014年,高新区市场主体突破了1万户。而随着近年来高新区发展速度加快,2017年,高新区市场主体突破了2万户。

去年以来,合肥高新区依托商事登记改革,逐步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登记及监管制度,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新模式”,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2017年6月至今,仅用了1年的时间,高新区市场主体就突破3万户,总量增长了50%,增速分别超过武汉东湖高新区、成都高新区10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6月30日,高新区市场主体已经达到30019户,是1991年建区时的2144倍,其中企业突破2万户,达21872户,个体工商户8147户。仅6月份,该区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就达948户,与2010年全年登记市场主体总量基本持平。

锐意进取的高新区人,并不满足于目前的成绩,就在8月29日,该区发布了《市场主体三年倍增计划》,计划到2020年底,高新区市场主体由2017年底的2.5万户增加至5万户,并力争6万户。其中内资企业突破4万户,外资企业突破500户,上市企业突破40户,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户,每万人拥有企业数突破1500户,科技型企业占企业总数比重不低于70%。

战新产业产值高质量增长

作为全市乃至全省高科技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合肥高新区从建区伊始,就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支点的重任。经过27年的不懈努力,合肥高新区战新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高质量增长的态势。

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战新产业已经在合肥高新区成型,加上家电、汽车两大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肥高新区已经形成了“421”融合发展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战新产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20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其中,人工智能产业依托科大讯飞集聚企业300家,正在建设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声谷”。集成电路快速集聚联发科技、群联电子等企业100余家,助力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阳光电源综合实力跻身全球新能源第一方阵,集聚形成国内知名的光伏制造应用基地。生物医药产业也形成了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五大子产业集群。

在合肥高新区的战新产业版图中,还有更多的明星闪耀。其中,高新区自主培育的华米科技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可穿戴厂商和纽交所上市企业,欣睿生物、欧普康视成为本领域国内唯一的“隐形冠军”。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雷达制造、制冷设备、分析仪器、低温真空等领域也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是“大国重器”和中国制造2025的支撑性产业,也是高新区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主要领域。

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沿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专门前来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科大先研院,检阅安徽省高新技术成果。事实上,经过27年的发展,高新区已经名副其实地站在安徽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并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一起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国家队。

2017年初,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七大创新平台中的五个,都位于合肥高新区,这也让高新区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记者了解到,目前,高新区已形成了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类脑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等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性创新平台。而中科大高新园区、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近20家研发和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也将源源不断地提供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链企业孵化、高端人才培养等服务。

人工智能是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的热点领域。而全国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也落户在合肥高新区。不久前,中国声谷在合肥银泰城,开放了全省首家人工智能产品体验中心,让很多市民大开眼界。事实上,中国声谷正在依托中国科大、中科院等科教资源,以及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科研实力,以及科大讯飞等领先的语音核心技术与应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拥有中国声谷,并加速建设全国唯一的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筹),合肥高新区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和产业化方面,都走在世界科技创新的最前沿。而“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也开始传遍大江南北。

为服务企业三让办公楼

27年来,合肥高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永远不变的,则是高新区为企业服务的恒心。

如今,看到位于望江西路与创新大道交口的创新服务中心大楼时,很多人都不知道,高新区管委会为了辖区企业发展,曾在八年内三次让出办公地址。2003年,当时的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办公楼,位于园区入口处黄金地段,但办公大楼被前来高新区考察选址的省内一家进出口公司看中,求贤若渴的高新区破天荒地为此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以成本价转让。

2009年,入驻新址仅一年半的管委会办公楼,又被出让给一家辖区公司的高科技项目。到了2011年,在租来的大楼里办公的高新区管委会,又为了服务企业再次搬家,入驻了现在的创新服务中心大楼。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和项目,是高新区发展的关键。管委会的几次搬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和项目,同时也带动西部的人气。而事实上,随着管委会的搬迁,更多高科技企业和项目也纷至沓来,在望江西路与创新大道交口附近,呈现出众星捧月之势。

不管办公地点如何变迁,也无论27载时光流转,为企业服务、营造优越的营商环境的恒心,在合肥高新区始终未变。近年来,为打造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合肥高新区各主管部门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同步提升服务质效,创优营商环境,先行先试了一揽子政策。今年4月,合肥高新区在安徽省率先发出第一张“零跑腿”营业执照,代表着企业登记由“只跑一次”向“一次不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高新区还完成“三证合一”“一证一码”“证照分离”改革攻坚,率先在全省实行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了市场主体准入成本及运营成本。

除了为企业服务,高新区也为数十万居民打造越来越好的生活环境。目前,区内“七纵六横”主要路网全面建成,拥有合肥七中、中加国际学校、安医附院高新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国际医院、省口腔医院、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砂之船奥特莱斯等一批优质配套,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柏堰湖、王咀湖交相辉映,让高新居民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2035年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合肥高新区又将迈上新的历史征程。2018年4月27日,合肥高新区被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标志着高新区进入全国创新发展大格局,向国家创新网络枢纽和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目标奋进。

为此,合肥高新区也在日前宣布,将实施创新尖峰攀登计划、未来产业领跑计划、领军企业跃升计划、开放融通拥抱计划、改革突破护航计划等五大任务,到2020年,建成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夯实在全国的引领地位,诞生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技术成果,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精准医疗等细分领域发展取得全球领先,形成“世界声谷”全球影响力。

到2035年,合肥高新区综合实力将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在全球范围内构筑领跑优势,涌现一批世界顶尖科研机构、龙头企业,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核心枢纽、全球原创科技和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更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力量之一。

马悦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见习记者 韩诚

责任编辑:吴月峰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