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发展的四十年,是庐江农业显著提升的四十年,是庐江住建翻天覆地的四十年,是庐江交通日新月异的四十年,是庐江教育快速发展的四十年。忆过去,看今朝,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桩桩喜事接踵而来,庐江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幸福感日益提升,这四十年,是庐江县人民生活水平实现质的飞跃的四十年。
成果一改革激励奋进中的庐江农业
衣食之源,生命之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庐江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庐江北临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位居沿江开发开放经济区。全县辖17个镇、231个村及社区,幅员23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万亩,人口117万。
庐江县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粮食及主要农产品呈数量级增长。到2017年底,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86.3亿元,是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43.6倍。2004年至2014年期间,九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庐江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由以前粮油种植的“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庐江县农业科技日新月异,农业机械化迅速普及。2017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6.34万千瓦,比1978年增加144.54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达16.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庐江县美丽乡村建设获得很大进展。2012年以来,庐江县围绕“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目标,突出“秀美庐江、养生福地”主题,按照“三宜三美”总要求,精心谋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几年来,已建成了以白山齐咀、汤池果树和三冲、庐城罗埠新村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心村,让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根本性转变。
成果二创新驱动进步中的庐江工业
改革的春风吹过庐江这片资源丰富的鱼米之乡,带动庐江的工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破土而出,为庐江工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省、合肥市以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庐江县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项目推进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方向,着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狠抓工业节能降耗,主动适应并积极引领发展新常态,为实现工业发展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四十年,庐江县经济总量成倍增长。庐江县紧抓合肥跻身“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机遇、打造合肥南部副中心、承接新一轮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战略契机,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由“资源大县”向“工业强县”提升,提供了发展黄金期。2017年,全县仅255户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16.4亿元,比1978年的全县工业总产值翻了290倍。
庐江县是矿业大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年,庐江工业结构显著优化,“十三五”以来,该县围绕矿业及深加工、机械制造、汽配、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重大项目,积极延长产业链,引导矿山采掘向冶金、制造业转型,汽配向整车制造转型。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引导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集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2018年上半年,庐江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42.6%;新材料及电子产业实现产值19.4亿元,同比增长56.8%,高于全县46.1个百分点,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0.5%,工业结构转型成效显著。
成果三科学促进融合中的庐江交通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骨架有多宽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广度。近年来,随着区划调整和国省干线建设步伐的加快,庐江交通运输事业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庐江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全国综合交通枢纽所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公路、水路、铁路相互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如今,庐江县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建成了环巢湖旅游大道,合铜公路、二军西路、环巢湖大道盛桥连接线(S316改善段)的一级公路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小沙路(S316延伸线)、二军东路、巢庐路、汤池大道等一级公路建设步伐,推进盛同路、黄陂湖大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布设通镇二级公路改造项目,以畅通工程为契机,实现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达四级公路,逐步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确保在“十三五”末实现庐江路网大提升,并以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为目标,加大公交的通达深度。通过近年的道路建设,庐江县公路里程将达到5000公里,公路等级大幅度提升,合肥南部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步凸显。
这些年,庐江县交通人紧紧抓住上级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以及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的契机,积极谋划交通建设项目,加速公路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公路等级。2011年以来,庐江县共计建成道路2641公里,完成投入103.32亿元。其中,以优化公路网布局为契机,加快干线建设步伐,以实现畅通工程为目标,提升农村公路等级,强力推进客运车班车公司化改造,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成果四智慧助力提升中的庐江住建
四十年来,庐江住建人开拓进取、只争朝夕,一路艰辛汗水,却依然斗志昂扬。近年来,庐江县大建设按照“城区东拓、产业西移,依山近水、组团发展”的总体思路,先后开展了“城市建设推进年”“城市建设攻坚年”“城市建设提升年”“城市建设提速提效年”等多项活动,有效推进了城市面貌的逐步改变,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已初具规模。
近几年来,庐江县城按照强攻主动脉、健全微循环、打通断头路、拓展出入口的思路,先后新建、续建城东大道、周瑜大道、晨光路、东外环、纬二路、东山路等30多条道路,建设里程达200多公里。
庐江县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实现良好开局。目前,智慧城市重点在建项目有6个:顶层设计及两个规范项目、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iFi)项目、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智能公交项目、数据中心项目、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项目。日前,庐江县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发改委联合发文批准为安徽省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试点县,此项殊荣全省县级区域仅此一家。
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千家万户,庐江县委、县政府于2016年先后出台了《庐城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庐城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细则》,并制订了实施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全面完成县城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逐步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成果五改革推进崛起中的庐江教育
四十年风云激荡,庐江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行了从“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到“教育强县”的跨越与崛起。
不患寡而患不均。庐江县一直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下功夫。改革开放四十年,庐江县教育经历了从教育资源十分短缺到有学上、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不均衡到基本均衡、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发展的艰辛历程。庐江县现有标准化学校数151所,市级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单位14所,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和优秀示范校4所,市特色学校4所,教育部命名的特色学校4所。
硬件、软件不断优化,结出的便是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硕果”。近年来,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品读经典”等系列活动,学校各类社团影响有力提升。同时,各学校德育工作特色鲜明,全县中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起全方位德育体系。庐江县教学质量稳中有进,2018年一本文科达线402人,理科达线1516人,合计达线1918人,达线率为22.86%;本科文科达1200人,理科达线3008人,合计4208人,达线率为50.15%。较2017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前列。
近年来,庐江县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稳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现代公共服务政府教育管理体制,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周跃东 左学长/图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金学永朱庆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