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合肥新闻 »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阮昀:今日八家井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timg

今年夏季,我在老家八家井宴请了一批尊贵的客人:北阮!这是北阮首次集体造访我们南阮的居住地。中午,在八家井三叔的家中,合肥南北阮姓宗亲代表把酒言欢,共叙亲情!

北阮富,南阮穷。长期以来,这似乎是合肥阮姓族人的共识,而南阮的穷,尤以我们八家井为典型。八家井位于肥西最大的圩区——三十二联圩圩心。八家井的庄稼种在圩心,八家井的村庄建在圩心。听父辈们说,早年破了圩,大水汹涌而来,八家井瞬间就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汪洋大海,屋顶都淹没于洪水之中。

八家井的贫穷,在我的脑海中也有深刻的记忆。我童年时,淠史杭灌溉区已建成,缓解了三十二联圩的洪涝灾害。因为加固了巢湖大堤,破圩、发大水少了,但内涝还是屡见不鲜。八家井的农田都是许多低洼的圩田,每年的雨季,雨水一多,圩田就发生内涝,庄稼一夜之间就淹没在雨水之中。碰到连绵不断的大雨,巢湖水位涨高,老弱妇幼还要去投亲靠友避水灾,青壮年则要去看护巢湖大堤,以防“破圩”淹没家园,造成更大的灾害。

“几辈人前仆后继探索明天/坎坷的道路汗浸血染/巨龙将要起飞的时刻/沉重的翅膀诉说艰难……”八家井饱受水灾之患,八家井人渴望变革!八家井人需要走出去!八家井是一块被贫穷冻结的土地!打破贫穷这块坚冰,是每一个八家井人的“心愿”。

上世纪 70 年代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八家井的农民分到了责任田。从此,男女老幼,精神抖擞,战天斗地,与大自然展开激烈的搏斗。短短几年,八家井变了,人们不仅能够吃饱肚子,还有了余粮,孩子们也纷纷走进学校去读书,为年轻一代走出八家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国家也对圩区的水利设施加大投入,八家井这块被贫穷冻结的土地冰雪消融,迎来了新生。八家井的阮姓居民有十几户,住在一个村民组。当天,我带领北阮宗亲代表,从村头到村尾,如数家珍,一一介绍我们南阮。

村西头堂四叔家,大儿子在上海某高校当教授,小儿子在芜湖做塑料加工。堂四叔的隔壁是堂三叔。堂三叔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苏州某代工厂做高管,年薪十几万;女儿在安徽大市场做厨具生意,年收入上百万。堂幺叔的两个儿子在合肥开工厂,女儿大学毕业后当了中学教师。七叔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三叔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某地市消防支队工作,小儿子在合肥白马商城卖皮具……改革开放四十年,村子里家家都有子女考大学,户户都有人当老板。

留守的老人们建设家乡,外出的游子们反哺家乡。今天,八家井每个村民组都铺设了水泥路每家门口都摆放了垃圾桶,隔几天就有车子来收集垃圾。手机流量不够,在邻居家就能找到WIFI蹭网。自来水也早已通到居民家中。花一块钱,就可以坐公交车赶集、进城、走亲戚。节日期间,每家门口都有小轿车。而环巢湖大道的建成,不仅拉近了八家井与合肥的距离,也使三十二联圩固若金汤,再无“发大水”的隐患。

八家井南边的杭埠河上已修建了三座大桥,规划中的徽州大道、轻轨通向庐江,将为八家井提供更为便利的交通和发展机遇。未来,八家井将被建设成生态旅游区。

北阮众宗亲听完我对八家井的介绍,感叹说:当年合肥阮姓一分为二,乃形势所逼,今日南北携手,是大势所趋啊!

责任编辑:张至卿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