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27 日,育才书友会第十场阅读分享活动,安排了分享我的《擦拭乡音》一书。我是在活动开始前几天才得到通知的,来不及多做准备,只草拟了一份简单的发言提纲,就临时登场。
前几场的活动,分别有知名作家武稚、合肥学院的黄艳芬教授等主讲。而以普通书友身份登台的我,未免心中忐忑。然而不曾想到,整场活动中的阅读交流分享效果非常好,活动结束后,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书香,有着永恒的独特魅力;阅读,真正能带来生活的美好。合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香城市。在这场阅读交流活动中,我谈了自己对阅读的一点感悟:“世上没有白走的路,人间没有白读的书。”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能力不尽相同,起点的台阶也是有高低差别,但要想不断地进步,从稚嫩走向成熟,一定是离不开读书。认真地读,持之以恒地读,从书中汲取丰盛的知识营养,长久地保持一份美好恬静的爱书之心,敬书之情,拥书之乐,读书之趣。我们所读过的每一本书,终会在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中,滋润我们的心智,帮助我们成就更好的自己。可以说这是我的肺腑之言,也是我在合肥这座城市沐浴书香、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真实感受。
因为要整理校对一部关于家乡庐江方言的书稿,周末和节假日,我常去芜湖路的省图书馆找书、查资料。每次去省图,从二楼的报刊杂志阅览室,到三楼社自室、四楼文学室,里面读者们的年龄段不尽相同,但那一张张屏声静气、神情专注的面孔,总会给我以莫名的感动。还有那些寻觅在书架里的身影,那些沉浸在书本里的探究,那些在借还书自助终端前的有序排队,每看到一次,便觉着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力量注入我的周身,稀释了我业余写作的疲倦和慵懒,无形中备受鼓舞、鞭策。书香,让阅读增加了美好的体验;阅读,让城市增加了厚重的底蕴。书香合肥,这绝不是一个简单寻常的汉字词语组合。
也是因为喜好阅读和淘购书籍的缘故,我对合肥这个城市的大小书店,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譬如长江路上的安徽图书城、瑶海区的瑶海图书城,还有与之共生共存的民营卡夫卡独立书店、纸的时代、悦书房、育才、保罗的口袋、前言后记、凿壁借光以及爱知、增知、三友谷等经营方位各有偏重的特色书店。这些书店,坐落在城市的各个地段,无论繁华市口还是偏僻街巷,无一例外地,都在为“书香合肥”这个美丽的称谓增光添彩。值得一提的是,在部分实体书店经营越来越难的当下,而合肥的各类书店的经营模式的开拓创新,亦可圈可点,备受瞩目。2017 年 7 月 16日,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在合肥三孝口新华书店诞生。媒体报道数据显示,截止到当年的12月31日,该店书籍的借阅量高达267928册,短短几个月的客流达到 1116589人。这些看似单调的数字,却折射着合肥人浓厚的阅读兴趣,超高的文化品位。与此同时,地铁共享书店也进入运营状态。而政府层面、高端大气的“中国黄山书会”、连续12届的“合肥文博会”等的成功举办,更是将全民阅读引领和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书香合肥,当合肥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在亚马逊中国阅读排行榜中,以全国第一的骄人成绩,荣登全国最爱阅读城市榜榜首,成为全国最爱学习的城市,一切便那么顺理成章。因为阅读,已经成为合肥人日常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温馨而美丽的城市风尚,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
作为“书香合肥”里的一分子,我为这座城市点赞,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