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 古祠堂是村里宝贝
今年79岁的张世银以前当过大张村的村书记,直到2000年离任。张世银介绍,张氏祖先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苏句容搬到浮槎山北麓现在的包公镇境内,现在保存的大张村“张氏宗祠”东边有两进(前面三间,后面三间)是清朝初期修建的,西边也有两栋十间房子,“祠堂西边的学堂是在1934年到1935年之间修建的。”而在解放前,就有地下党人在张家祠堂办学了,“以办学做掩护发展地下党员,1938年冬,从张家祠堂一次性有38名进步人士走到抗日前线。”张世银说。
张世银介绍,解放后,“张氏宗祠”一直坚持办学,“一直办小学,学生最多时有两百名,基本是每个年级一个班,大概在2003年,因为没有生源办学停止。”而在这之后,祠堂西边的学堂被村民当做养鸽子的鸽舍,“养鸽子的村民大概10年前外出打工了,鸽子又不养了,因为没人打理,祠堂逐渐荒芜。”张世银告诉记者,“张氏宗祠”是大张村的宝贝,“祠堂的主体建筑基本上没有遭到破坏,能保存到今天十分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