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吁 不能任由祠堂破败
采访中,今年81岁的村民张圣根和75岁的阚延海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表示,他们十多岁时,曾在“张氏宗祠”内读过一两年的书,“以前祠堂门口还有一对石狮子和一对石鼓,现在都没有了。”张圣根表示,我们现在希望把这个祠堂修缮好,把老祖宗的家业传承下去。张世银则表示,目前修缮祠堂最大的困难是钱,“没资金,预计修缮祠堂需要两三百万的资金,但是我们村民自筹也筹不到这么多钱。”
就“张氏宗祠”的现状,昨日下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前往当地包公镇大张社区,找到了大张社区党总支郑克兵书记,他表示自己小时候也在这座祠堂里上小学,对这座古祠堂的现状也很痛心,而这座“张世宗祠”是张氏家族的宗祠,社区对这座始建于清初的古祠堂也很重视,并希望向上级部门申请修缮资金。“这座古祠堂很有保存价值,我们希望保护好这座古祠堂,不希望再这样残破下去,否则修复的可能性都没了。”郑克兵表示,肥东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也多次专程前来查看这座古祠堂。
记者从肥东县文管所获悉,日前,该所在加强文物保护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位于肥东县包公镇大张村的这座“张氏宗祠”,该祠堂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都比较高,而根据“张氏宗祠”的砖雕风格和木雕风格,可以判断此祠堂为清代早期所建。此外肥东县文管所一位负责人表示,作为家族祠堂,希望当地张氏家族主动站出来保护古祠堂,不能任由其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此外,政府部门也可以给予奖补,让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许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