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5月14日,黄山市民间专业测绘团队自发来到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专门对历史建筑徽州行署文教楼全面测绘,并将对这一近代特色建筑予以资料搜集、建档、研究。同时,黄山市古建专家姚顺涞对该楼实地查看后,认为其建筑工艺独特,能够准确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时期的建筑时代特征,很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徽州行署文教楼(原屯溪市政府驻地)占地54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建于上世纪50年代,二层青砖黑瓦,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的悟岗巷。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下称保护规划)中,该建筑位于屯溪老街的核心保护区,列入“建议历史建筑”名录,属重点保护建筑。2017年9月,经黄山市文化委组织专家论证,该楼不属于文物,可划为历史建筑。
2016年底,该《保护规划》经省住建厅组织专家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2017年4月,黄山市规委会原则同意该保护规划。
黄山市在实施屯溪老街区域提升改造,对老街及滨江西路等区域进行文旅业态开发。开发商的《滨江西路及枫树巷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对徽州行署文教楼不予保留。此间,徽州行署文教楼被纳入屯溪老街改造提升(棚改)的征迁范围。
2019年4月以来,老楼屋瓦被掀掉小部分,门前老条石台阶被拆毁,很多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呼吁保留该建筑,新安晚报、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等多家媒体对此报道。近日,黄山市相关部门表示暂未决定拆除或保留该建筑,还需等市里决定。
5月14日,黄山市的民间文物保护勘察专业测绘技术人员朱志忠、谢雪鸿等多人携带设备来到现场,对该楼进行全方位测绘,包括体量、高宽度、尺寸、比例,平面布置、立面结构、细部工艺等。测绘技术人员称,该楼很有价值,值得建立历史建筑的资料数据库,对了解研究这一时期的建筑工艺以及建筑时代形制特征等作用很大,以后还可以供研究历史建筑的业内人士共享。
姚顺涞称,该历史建筑采取的是一顺一丁(一块顺砖,一块丁字型砖)砌筑清水墙的技艺,外墙主要以白灰勾缝,墙裙及部分墙面草筋灰毛面粉刷,顶棚灰板条以草筋底白灰膏罩面,屋面是传统的木人字架歇山顶盖瓦,楼梯、门亭地面是水磨石,建筑工艺很讲究,房子也很牢固。墙体底部有铸铁栅透气口,起地面木地板通风防潮作用,楼顶有屋面透气孔,起通风作用,气流循环,利于室内干燥。
屋瓦掀掉
徽州行署文教局侧面
方利山、鲍义来、姚顺涞等学者称,该楼是建国后的“徽州”行政记忆类的单体建筑,有特定历史价值,类似建筑黄山市中心城区已经拆完,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该楼外墙牢固,青砖黑瓦,庭院宽阔,保存较好,有保留利用价值;屯溪老街街区建筑以清代、民国、建国后建筑混合形成,对各时期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予以保留,可以体现老街历史脉络和传承、延续、发展过程。
姚顺涞还称,在高空俯瞰,该历史建筑体量大但楼层不高,和老街历史风貌非常和谐,应该妥善保护,可做该区域办公用房、旅游服务中心或主题博物馆等功能利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永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