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说| 杜甫写诗十多首就是李白的迷弟吗?

都知道杜甫是李白的资深迷弟,据说他写给李白的诗有十五首之多,李白那方面回应寥寥,于是有人发问,“很重视对方但对方却不怎么重视自己是什么感受”?

这个问题起码在杜甫这里是不存在的,看他那些诗你就知道,他并不需要回应,那是一些写给自己的诗。

没错,杜甫笔下有“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种句子,表达他对李白的赞美与思念。但有些诗,你真的会吓一跳,通篇的负能量,还时不时指手画脚,这符合一个迷弟的自我修养吗?

比如“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我当然知道他的意思是说李白够牛逼,才华横溢又桀骜不驯,不能容于俗世,只有他是知音。但是,用得着说得这么狠吗?粉丝在偶像面前不是应该小心翼翼的吗?“匡山读书处,白头好归来”,貌似向李白提出合理化建议,但是,偶像的人生,用得着你来帮他规划吗?

这种不客气,还真不是熟悉之后的不见外,在他刚认识李白不久,就写了这么一首不怕得罪人的诗:“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前两句是对于李白状态的描述,李白迷恋丹砂,热衷于寻仙访道,转眼却又被俗世诱惑。杜甫用一个“愧”来形容他,倒是准确。但是,被人这样形容,李白会很愉快吗?杜甫犹嫌不够似的,继续补刀:“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你痛饮了,你狂歌了,看上去慷慨激昂、快意人生,到最后不还是空度日?你飞扬跋扈,威武雄壮,到末了,不过是一场独角戏,你能“为谁雄”?终究是佯狂。

写得真好啊,但是也很扫兴不是。人家已经装作潇洒快活了,哪用你跑来把真相说破?这首诗不像是对李白表情达意,倒像是跟第三者介绍李白其人。

更恶劣的是,李白被放逐夜郎之后,杜甫很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就怀疑他死了,在《梦李白》一诗里,写下这样的句子: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他梦见李白对他诉说思念,这是他自己的事儿,他却怀疑是李白已经死了——如果活着的话,灵魂怎么能跑得这么远?

这话已经很不合逻辑,他却继续进行非常自说自话非常不科学的推论:“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好像不得出李白必死无疑的结论他就不甘心似的,就算是睡得糊里糊涂的时候这么想过,但写诗的时候总是清醒的吧。

还别说唐朝人就这么给朋友写诗的,请看李白送给孟浩然的诗长啥样: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再看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还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有多少人像杜甫这样,一会儿分析人家性格,一会儿给人家提意见建议,一会儿又红口白牙地猜人家已经死了。我难免要怀疑杜甫对李白的感情,他到底把李白看成一个朋友,还是当成了一个观察对象,一个被写体,一个可以将自己的想象附着其上的人偶?他琢磨他、惦记他、也斧凿他,李白于他,也许是一种心向往之终不能至的境界。

所以,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里,他详细而激情地讲述李白生平,不知道李白看到这首诗作何感想,内心的OS会不会是:我这辈子怎么过的,还要你告诉我?

那首《冬日怀李白》也很可疑:“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如果不是恋爱中的男女,这一惦记就是一天,李白看了,会不会觉得后脊梁冒出凉意? 但如果我们把这个“思”理解为“寻思、思考”,就没有那么瘆人了。杜甫也许就没把李白当成人,而是当成一种现象去琢磨的。

从杜甫写诗每有险句不怕横冲直撞可以看出,他的内心亦是飞扬跋扈极度激越的,《新唐书·杜甫传》里也记载,杜甫有个老朋友叫严挺之,严挺之有个儿子叫严武,对杜甫多有照应,然而杜甫“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 ‘严挺之乃有此儿!”他并不是一个瞻前顾后的人。

但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时运不济,杜甫混得没有李白那么顺,难免“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心中的那个自我,完全地投射到李白身上,他闲来没事就琢磨李白的生与死,想象他的狂傲和背后的空虚,我的感觉是,在杜甫之外,他又多活了一次李白,他的各种描述或抒情,讲的都是自己。李白对这点大概也是明白的,回应也就淡淡的。

非但李白,杜甫对这一类人都没有抵抗力,《饮中八仙歌》里,他刻画了一幅群像: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这里面有李白,有贺知章、张旭、崔宗之等等,这些酒鬼,喝多之后各有各的德性,但都无一例外地变得挥洒自如神采飞扬,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

那么杜甫在做什么呢?他也许已经化身为他们中的每一个。有个说法是,作家(或诗人)所有的文字,都是他们的自传,从杜甫兴致勃勃的描述里,我们对于其人的内心也就大抵可知了。

作者:闫红

(未经大皖和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微信朋友圈转发。)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