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女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下安徽男孩 20年后她又陪着“儿子”抗癌续写动人故事

大皖新闻讯  20年前,安徽六安12岁男孩刘腾博身患白血病,绝望之时,江苏南通女老师闾蓟敏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他的生命。二人因血结缘成为彼此牵挂的“母子”,“江苏妈妈”和“安徽儿子”的故事也感动了无数人。如今,刘腾博不幸再患舌癌,“江苏妈妈”带着全家又来到了他身边,续写着动人故事。

“我们一路走来有太多的幸福,现在我们遭遇了不幸,‘江苏妈妈’和你一起面对生命。”8月4日,闾蓟敏再次来到南京,鼓励刘腾博勇敢面对,走向未来。

闾蓟敏和刘腾博相拥而泣

绝望:男孩突患白血病,家人配型均未成功

“这两天脸色不错,还要继续加油,好好吃饭,乐观面对!”“嗯,妈妈,我会的。”8月4日,在南京一处出租屋,大皖新闻记者见到了这对母子。刘腾博再次接受了手术,颈部留下长长一道疤痕,说话也受到影响,闾蓟敏则在一旁为他加油打气,说着说着,刘腾博露出了笑容。

刘腾博介绍,他还在进行放疗,一周五次,为了方便,在医院附近租了这处房子。因刚做完手术,只能吃流食,也无法自主吞咽,需要用手指辅助吞咽动作,虽然历经磨难,但在“江苏妈妈”的鼓励下,他重燃了生活的信心。

“她总是在我们一家绝望时出现,给我们带来希望,是我们家的大恩人。”说起闾蓟敏的帮助,刘腾博的妈妈郭女士几度激动落泪,也再次回忆起了20年前那段绝望的时刻。

刘腾博1993年出生在六安农村,父亲外出打工,他和哥哥、母亲留在老家生活。刘腾博上五年级时日渐消瘦,一次换牙时突然流血不止,吓坏了家人,赶紧带着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后,晴天霹雳,是白血病。随后,一家人带着刘腾博来到南京,开启漫漫求医路。刘腾博的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是家人配型均未成功。

郭女士记得,有一天,她带着腾博站在南京一处桥上,这是儿子第一次走出农村来到城市,看着桥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儿子开心不已,脱口而出说要好好上学,长大了在城市买房,把一家人都接来。“他是笑着讲完这句话的,但我听后心都碎了,心想他病情这么重,配型又一次次失败,还能不能有那一天了。”那时候,郭女士一家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

闾蓟敏捐献造血干细胞(受访者供图)

希望:女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顺利移植

2005年,就在郭女士全家陷入绝望之时,一个好消息传来——江苏南通一位志愿者与腾博配对成功,生命的曙光终于出现了!就这样,腾博顺利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转危为安。

郭女士回忆,全家人都将这位志愿者视作救命恩人。事后,他们还多次找到红十字会,主动提出想见见恩人,当面表达谢意。

而这位志愿者不是别人,正是女老师闾蓟敏。2003年,她在看电视时知道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深受触动,随即报名成为志愿者,采血留样。当时的她也没想到,这次爱心之举仅在两年后就会成为他人的“生命之光”,并给她带来一段特殊的“母子情缘”。

2006年,在江苏省红十字会成立50周年之际,两家人在南京见了面。当时的场景,闾蓟敏历历在目:在活动现场,她登上台后,一个瘦小但状态不错的男孩跑过来,边跑边喊“妈妈”,然后一把将她抱住,两人相拥而泣。这一刻,闾蓟敏感觉自己又做了一回母亲,也在心里认定了这个“安徽儿子”。

相认后,两家人一起吃了一顿有着特殊意义的团圆饭。闾蓟敏还将一张全家福照片送给了腾博,象征着团团圆圆。那时候,13岁的小腾博留给闾蓟敏的印象是乖巧懂事,“生病以来他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但他和家人一句抱怨都没有,始终是展现乐观的一面。”闾蓟敏介绍,当时她还问起郭女士家里为了给孩子治病欠了多少钱,但对方没有明说,只说他们还年轻,还能慢慢挣钱来还。看着眼前淳朴善良的一家人,闾蓟敏感动不已,心里想着:这家人值得交!

“江苏妈妈”闾蓟敏和“安徽儿子”刘腾博。(受访者供图)

重生:“江苏妈妈”与“安徽儿子”成为家人,彼此温暖

相认后,“江苏妈妈”与“安徽儿子”成为了亲密家人。2007年元旦前夕,闾蓟敏带着儿子来到了六安,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鞭炮迎接。一进门,她便看到自己送的全家福照片被挂在堂屋中间,腾博年迈的奶奶紧紧握着她的手,虽然听不懂当地方言,但老人家的谢意清晰可辨。

更让闾蓟敏感动的是腾博的细心,因为是平房,屋内较冷,她才刚搓手取暖,小腾博立刻端来了炭盆;杯子里的水喝到一半,他就立马加满。这般体贴让闾蓟敏暗喜:“我这儿子真懂事!”

闾蓟敏还专程去了腾博就读的村小,得知她是语文老师,孩子们异口同声请她上一节课。闾蓟敏记得,翻开课本,她挑选了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因为她觉得这篇文章传递着深沉的母爱,是至深至真的情感,应时应景。她朗读完后,教室内掌声雷鸣。

腾博向记者坦言,手术后戴口罩上学时曾遭到同学围观不解。自从“江苏妈妈”去了学校后,同学们和老师都知道了他的情况,纷纷给予关心。甚至门口卖烧饼的摊主在得知他不能吃辣后,还特意为他做了放糖的烧饼,这口甜蜜他至今记忆犹新,他觉得遇到“江苏妈妈”后,仿佛感受到了全世界的爱。

此后,两家人一直保持着密切来往,闾蓟敏持续资助腾博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而腾博每年也都会将成绩单寄给她,并写信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闾蓟敏发的朋友圈内容

波折:厄运再降,“安徽儿子”不幸患上舌癌

2022年,腾博迎来了自己的终身大事——结婚,他第一时间邀请“江苏妈妈”来参加,但闾蓟敏正带着高三班,无法赶到现场。在婚礼现场,小两口通过视频亲亲热热地叫了一声“妈妈”,手机那头,闾蓟敏原本想着大喜的日子不能哭,但还是没忍住。“我见证了他重生、读书、立业、成家,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我付出了一缕春风,却收获了整个的春天。”

新婚喜悦未久,厄运再次降临。今年6月,赴福建打工的腾博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舌癌,医生当即让他去大医院。

得知这一消息后,闾蓟敏坐不住了,开始到处打听医院,腾博随即来到南京治疗。两次经历生死考验,腾博的心态有些崩溃,闾蓟敏以妈妈的身份耐心安慰他,最终让他重拾勇气接受手术。

郭女士回忆:6月24日儿子手术后,刚恢复意识,因为说话不便,一直用手势比划要纸和笔,后来她才知道,儿子是要第一时间给“江苏妈妈”报平安。

6月25日清晨6点半,闾蓟敏收到腾博手写的字条:妈妈,我挺过来了,谢谢你,后面还画了一个笑脸,那一刻闾蓟敏再也绷不住了。随后她将照片发至朋友圈:说好不再流泪的我,看到腾博画的笑脸,瞬间泪流满面。遭受如此苦痛的孩子,还不忘安慰别人。腾博,加油,“南通妈妈”一直都在!

陪伴:“江苏妈妈”全家给予关爱,续写感动

腾博术后始终向“江苏妈妈”传递乐观,直至7月病理切片结果出来,情况不容乐观。7月9日凌晨,闾蓟敏再次收到了腾博发来的文字消息,但这一次不是报平安,而是交代身后事的消息:他爱人还年轻,不能影响她;他去世后愿捐遗体帮助有需要的人,末了还向闾蓟敏致歉“恩情今生难报”。

看后,闾蓟敏潸然泪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傻孩子,太懂事了,这时候桩桩件件都还在为别人着想。”闾蓟敏深知此时必须要有人冷静,冷静才能做出理智的判断。于是待情绪平复后,她回复腾博:“我明白你的意思、理解你的心情,你这两周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活着。”

在腾博最需要关心的时候,“江苏妈妈”全家出动,她老公作为医生,也在积极提供帮助,儿子看到腾博哥哥手术后说话不便,有时候与家人要打字交流,但郭女士又不识字,于是赶紧买来一部带有文字转语音功能的新手机。为了让他接电话更方便,又送来了新耳机。

闾蓟敏还帮忙转发了筹款链接,两家人的故事感动八方。亲友、同事、学生乃至陌生人踊跃捐助,善款逾5万元。闾蓟敏记得,在她收到第99笔捐款时,腾博主动提出钱够了,这时又有一位一面之交的热心人要捐款,她本想婉拒,但对方说,再加一个正好是一百位,寓意腾博的病百分之百能治愈,于是她让腾博收下了这带着美好祝福的善款。

未来:“江苏妈妈”与你共赴生命之约

闾蓟敏向记者介绍,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进一步的检查结果超出了预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腾博也越来越乐观,坦然面对,积极配合治疗。而她也将继续陪着腾博一起面对生命,迎接未来。“他身体里流着我的血,叫了我19年的妈妈,我怎么可能不管!”

一场始于善念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让皖苏两人结成母子,演绎二十年生命传奇。腾博直言,奇妙的缘分让他有时候觉得像在做梦一般,不过梦境是虚幻的,但“江苏妈妈”给他的爱是真真切切的。

故事传开后,有人说闾蓟敏“伟大”“高尚”“大爱”,但在她看来,腾博的出现也让她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了,因为一个人在这辈子能救人性命,然后陪伴、见证他成长,这本身也是一件快乐且有意义的事。

闾蓟敏说,在此过程中,她有付出,也有收获。在两家人的真诚相待、真心相处中,她看到了人间真情,自家的儿子和“安徽儿子”都善良、积极、上进,作为母亲,她感到无比骄傲自豪。甚至她的准儿媳也是被她和腾博的故事打动,然后与他儿子相识相恋,现在也加入其中,一起奉献爱心。

谈及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腾博感慨:他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无论是“江苏妈妈”的陪伴鼓励,还是各位爱心人士的支持,都让他感受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爱,他也将带着这些爱心与善意坚强面对,积极接受治疗,走向未来。

“你第一次和病魔作斗争时,我没有亲眼见到,但这一次‘江苏妈妈’会陪着你勇敢地走下去,一起迎接明天,腾博加油!”在现场,今年50岁的闾蓟敏再次鼓励腾博,话音刚落,腾博一把抱住了她,两人紧紧相拥,母子二人流露出来的真情也打动着在场众人。

大皖新闻记者 韩喻 于源绮 见习记者 胡伟民

编辑 彭玲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