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从1993年到2018年,我们积跬步而至千里,深蕴人文关怀,抒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传达温暖人心的时代强音。
25年,我们一直在温暖中共同走过。“卖菜叔”姚启笔耕30万字日记、快递小哥“亮”出安徽骨气、“最美母亲”4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病儿……我们关注平凡人物,诠释善良,凸显人性温暖;推出系列义卖活动,举办助学行动、成立新安爱心超市、献血团……我们聚焦弱势群体,凝聚爱心,展现人间温情。
抒写真情,传递感动
25年,一份报纸,温暖你我。作为安徽第一报,我们始终为百姓代言,将“亲切”进行到底。一段段或隽永朴实或激扬豪迈的文字,一张张或苍老或年轻的脸庞,一次又一次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在上海打工的快递小哥秦小亮去银行存钱时,现金被风吹散遭众人捡拾。很多人给他捐钱,他却捐出全部爱心款。我们直击他“亮”出安徽骨气。
90多岁的“最美母亲”许张氏40如一日照顾生病瘫痪在床的儿子。她步履颤颤巍巍,却每天给儿子喂饭、喂药、洗澡、端便盆。我们记录这份背如弓爱如山的母子深情。
“信义兄妹”张仁强在合肥拣破烂,妹妹张仁秀在家养猪,两人不畏艰辛替亡兄偿还百万债务。我们弘扬“诚信比天高”的信念。
年近80岁的太和县原政法委副书记苗为民,在生命的尽头捐器官作最后一笔党费。我们见证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天长市教师朱长海全情投入工作而无怨无悔,在危难之时舍生取义挽回了学生的生命。我们讲述一位青年教师的大爱人生。
还有火海救人的大义农妇罗腊英、自强不息的孝心少年袁德旗、坚忍不拔的齐云山女挑夫汪美红……我们跋涉江淮大地,挖掘一个个散发人性光辉的平凡人物,讲述一个个动人心扉的真情故事。他们用生命之光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温暖安徽,感动中国。
今年我省上榜“中国好人”总数,已经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其中不乏我们见著笔端的人物。25年里,我们始终用真诚的心和深沉的爱追寻真善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社会责任的守望者,向社会传递温暖与感动,为时代前行汇聚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扶弱助困,汇聚爱心
“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是我们办报宗旨,也是始终秉持的理念。25年,我们牢记社会责任,用脚步丈量民情,关心民生疾苦,用心解决民忧,凝聚社会大爱。
义卖怀远大白菜、义卖砀山梨、义卖大圩青菜、义卖长丰萝卜、给“晚茬草莓”找出路、帮瓜农卖西瓜……数不清,我们开展了多少次义卖,不仅为读者们提供新鲜地道的蔬果,更帮助当地农民打开了销路。“爱心瓜”“爱心菜”中蕴含的温情,在以后的岁月里散发着余韵。因为义卖还会开展,温暖还将继续。
25年里,我们扶弱助困,为民众鼓与呼,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2006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将报道视角对准留守儿童群体。据统计,当时,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在我省共有400万人。在缺少父母关爱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尤其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关爱。我们用了6个版,对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进行了报道。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由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明天。关注他们,就是关注国家的明天。
2015年,合肥最老的旧书店老板朱传国身患癌症,面临困境。一家旧书店是一个文化地标,总会牵动一座城市的内在情怀。我们讲述老朱对于知识和文化的热爱和坚守引起全城关注,央视《新闻联播》还专门进行报道。最终老朱写下的四本“收书笔记”集结成《最后的旧书店》出版。老朱走了,却留下永远的书香。
我们在给读者奉献了一道道新闻大餐的同时,也和读者、市民已经融为一体,和江淮大地也“走向融合”,催发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
中秋节是合家团聚的时刻,但有一些老人因为各自不同的人生,不得不独守空巢。我们组织市民陪空巢老人拉拉呱,给他们送去温暖。
重九登高赏秋意,欢声笑语满蜀山。每年“新安重阳登高节”,我们更像是一场老友聚会。在陪伴老年读者朋友们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重阳节时,我们互道安好、祝福安康。
春节临近,大街小巷弥漫喜庆气息,我们却把目光投向贫困人群,说出“新年心愿”,汇聚点滴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
每一项活动,都彰显了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对读者的深情。每一项活动都赢得读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因为我们心中有爱,笔下有情,处处书写温暖。
践行公益,温暖有力
每天,我们怀抱家国情怀和新闻理想奔走在新闻路上,记录社会冷暖,也写出了责任担当。我们把触角延伸至社会公益,点燃更多人的能量,汇聚成爱的海洋。
1998年,一场“春蕾行动”震撼江淮大地。持续15年,募集资金1亿多元,捐建春蕾学校27所。我们联合安徽省妇联策划的“春蕾行动”帮助全省14万多名贫困女童完成学业,改善生活条件。随后,我们推出的系列公益活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春蕾热”,使“春蕾”女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春蕾行动”也成为本报最富爱心的社会公益活动之一。
1999年1月18日,我们在头版刊登《母亲的泪震撼副教授的心》,由此引发了轰动全国的“烛光行动”。当年3月28日下午,首届“烛光行动”公益活动在安徽省体育场隆重举行,央视“国嘴明星足球队”阵容豪华,罗京、崔永元、方宏进、朱军、亚宁、韩乔生、黄健翔、程前、张越、张政、毕福剑、鞠萍等名嘴或披挂上阵或在场边呐喊助威。这场比赛募集的款项后来悉数捐给下岗职工家庭和贫困大学生,“烛光行动”成为我省公益活动的经典。
2007年10月,我们成立“新安义工团”,“招工”各路富有爱心的生活能手为居民提供水电维修、网络维护、教育咨询、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多种服务,帮市民解决力所能及的生活小烦恼。
2012年4月,我们成立“新安爱心超市”,为需求者和爱心人士之间搭起了一个平台。为残障儿童募集儿童图书、给留守儿童送去玩具、暑假免费为孩子们进行“义务家教”、前往六安给山里孩子带去书籍和衣物、将募集的衣物送给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如今“新安爱心超市”得到了越来越多社区站点和市民的认可和支持,成为本报公益行动的闪亮招牌。
金寨县的贫困孩子们领到“新安爱心超市”捐赠的图书后很开心。
2012年8月,我们成立了“新安献血互助团”救急救危。帮助因病急需B 型血小板的颍上小伙叶奇,为巢湖白血病大学生李定荣献血,与多个白血病患儿结对……至今“新安献血互助团”已帮助上百人解决了燃眉之急。
只要有爱,感动常在。自2006年以来,我们与安徽省福彩中心携手举办“让我们的爱伴你回家”活动,我们十多年如一日为贫困学生发放爱心路费,已经助力数千名寒门学子翻山越岭,回到梦想出发的地方。
2008年夏天,新安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正式起航。10年来,我们一路同行、爱心相约,始终不忘初心,让爱的阳光在江淮大地绽放光芒,照亮千余名寒门学子的前程。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一项项公益活动讴歌时代精神,弘扬爱心善举;一篇篇温暖报道写出社会担当,传递人间真情。我们将一如既往,守望时代,不懈追寻光荣与梦想。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钟虹